Google放棄第三方cookies 承諾建立隱私優先的廣告網路

Google從2019年起已預告將逐漸汰除第三方追蹤用戶的cookies,但這家搜尋巨人昨天再加碼表示,未來不會以具相同侵略性的技術來取代cookies。

Google從2019年起已預告將逐漸汰除第三方追蹤用戶的cookies,但這家搜尋巨人昨天再加碼表示,未來不會以具相同侵略性的技術來取代cookies。

Google在部落格中聲明,即使移除第三方cookies損及它龐大的廣告利潤,公司也不會建立「替代性的辨識器」來追蹤上網的個人用戶。取而代之,Google產品將使用不侵害隱私的API,防範個人追蹤行為,且仍能為廣告主和出版商提供量測結果。Google指出,集結、匿名化與裝置端處理,以及其他隱私維護的技術,可為取代個人辨識技術提供一種可能性。

拋棄Cookies   改採Private Sandbox

Cookies讓廣告主得以在用戶於不同網站轉換時持續追蹤,以便更掌握用戶的個人喜好。Google指出,高度精準的廣告相當有效果,也因此創造出一種數千家公司大量累積用戶資料的廣告產業。但這種作法卻讓使用者不再信任網路公司或廣告主,將反過來危害網際網路。其他瀏覽器如Safari及Mozilla Firefox已經封鎖cookies好一段時間了,Google Chrome未來也計畫從善如流。

但另一方面,即使有隱私疑慮,廣告仍是許多網路公司主要營生之道,包括許多媒體及Google。這也是Google要從第三方cookies轉向「隱私優先的網路」(privacy-first web)。

不過Google澄清並沒有要揚棄目標式廣告,只是不再用過去那種高度侵略性的方法,而是改採它自己設計的「隱私沙箱」(Privacy Sandbox)。隱私沙箱的設計目的是將個人隱藏在一大群興趣類似的團體中,然後對這群人打廣告。

每個Web群眾大約數千人

Android Police網站分析了Chrome 89 Beta版的APK,首度揭露隱私沙箱的控制項,以及用「Web群眾(Web Crowd)」作為相關廣告受眾。Google指出,加入Web群眾後,使用者可讓網站在不使用個人身份辨識資訊(PII)下,提供更適合的網站服務。每個Web群眾大約是數千個興趣喜好相同的使用者,也是廣告商和網站了解的最小單位。

Google並不否認是在全球各國愈來愈大的法規壓力下轉向「隱私優先的網路」策略。但Google仍表示,他們的作法比一些追蹤個人身份的解決方案來得好。

「其他供應商仍蒐集一定程度的使用者身份作為廣告追蹤,像是仰賴用戶電子郵件的PII graph。我們認為這類方案並不符合愈來愈重視隱私的消費者期待,更無法遵循快速變化的法規要求,因此並不是一個長期可行的方案。」

來源:The Verge

關於我們

自1990年創刊UXmaster雜誌,1991年獲得美國LAN Magazine獨家授權中文版,2006年獲得CMP Network Computing授權,2009年合併CMP Network Magazine獨家授權中文版,2014年轉型為《網路資訊》雜誌網站,為台灣中小企業協助技術領導者落實企業策略,了解網路規劃及應用,為企業網路應用、管理、MIS、IT人員必備之專業雜誌網站。


與我們聯絡

加入《網路資訊》雜誌社群

© Copyright 2022 本站版權所有,禁止任意轉載 網路資訊雜誌 / 心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886 2 294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