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制 vs. 聯邦式 SMB 儲存管理大哉問
疊床架屋的 IT 架構是中小企業 (SMB) 最常見的現況,尤其在因應資料量不斷增長而購置的儲存設備更是如此,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儲存管理,以跨硬體設備的「軟體」思維管理模式,以及搭配「硬體」一併提供軟體的單機式儲存設備為大宗,SMB 到底該如何選擇?讓我們來看看不同模式所能滿足的情境與效能各有哪些。
小張是某家微型企業的 MIS,有多微型?整家公司除了老闆以外就只有他跟另外一位行政人員,共計 2 名員工,有一天,老闆吩咐小張將公司過去紙本形式留存的各項產品資料進行儲存備份。這下問題來了,小張心想,應該買便宜又大碗的消費性儲存設備,再去兜免費又陽春的儲存管理工具,或是把錢花在管理軟體上就好,還是要採購企業型的儲存設備…到底哪一種比較方便管理又兼顧預算呢?
老劉剛剛進入一家中型企業擔任 IT 管理人員的職務,老闆跟他說,希望老劉能夠重整公司的 IT 架構,老劉一看,儲存設備疊床架屋,什麼雜牌都有,這下應該找強大的管理軟體來整併管理好、還是乾脆「砍掉重練」重新尋覓較高效能的儲存設備比較好?
硬體單機 vs. 軟體思維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儲存設備廠商都有提供功能強大的儲存管理工具,但大多以提供較具規模的企業級用戶使用的版本才能夠進行「跨硬體設備廠牌」的儲存管理,包括 HP、EMC 以及昇陽電腦 (Sun Microsystems) 等,以中小企業為目標市場的儲存管理工具,大多僅限於自家硬體設備,並隨機附給中小企業使用。
廠商們表示,中小企業的管理需求較為精簡,不若企業級的儲存架構複雜,因此跨硬體設備的管理需求也就非首要重點;但也有廠商想要大小通吃,提供中小企業跨設備跨廠牌的管理機制,如 HDS 以模組化的概念提供可跨異質儲存的管理平臺,或者是賽門鐵克 (Symantec) 以純軟體思維讓中小企業針對需求購置各套管理工具,則是以軟體的思維滿足中小企業儲存管理需求。
在此我們並沒有要讓各家廠商的不同思維邏輯比個高下(畢竟不是評測單元),但可以來看一下各家廠商對於中小企業的儲存管理需求看法如何、以及自家所提供的解決方案特色為何,藉此考量 SMB 應該能夠怎麼選擇。
分析、集中化以及報表機制
如果是企業內已建置不少既有的儲存設備,要想著手開始進行管理,就得先從分析開始。「首先管理者應該要確實掌握企業內部的各項資料存放在哪裡、目前儲存空間使用量多少、以及是否能夠把重複儲存的資料找出來進而刪除或歸檔,以節省儲存空間,這些資訊能夠協助管理者更精確地擬定管理政策以及分配採購預算。」賽門鐵克技術顧問經理孫秀婷表示,對於 SMB 而言,在儲存管理需求上更著重儲存空間使用的相關細節,尤其景氣差的年代,對於預算與成本更為敏感,「因此分析儲存設備的使用空間與資源,並且製成可參考的分析報表,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比較實際。」
HDS 資深技術顧問蕭怡文也表示,對於資料存放在哪裡、企業對於資料的利用行為以及應該如何保護,是管理者必須關心的環節,而在分析環境條件之後,下一步就是將資料集中化,「將資料集中化之後,管理才能夠更容易。」蕭怡文認為,集中化管理是中小企業在人力與預算有限下的好選擇,另外,除了統一集中控管之外,易於操作的圖形化管理介面也是重點,如果管理軟體設計得簡單好操作,可節省管理人員學習操作的教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