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 2023:蘋果 AR 眼鏡-Vision Pro 創造 3D 使用介面令人驚艷,但高達 11 萬售價能否被市場接受?
經歷過去幾年來沒什麼令人特別期待的 WWDC,WWDC 23 可說是難得極為受人矚目的一屆,全因為在過去數月以來,各種管道不斷釋出的 Apple AR 眼鏡消息。而在 WWDC 2023 發表會上,蘋果執行長 Tim Cook 果然將 Apple AR 眼鏡放在最著名的「One more thing」時刻發表,其正式名稱為 Vision Pro。

Tim Cook 表示,Vision Pro 是第一款你能夠「看穿」而不是「看著」的蘋果產品,其外觀像是一個滑雪護目鏡,鏡片前方是一片 3D 顯示螢幕,鏡片內部則是極其精巧的 VR 顯示器,整合了 5 個感應器、12 顆高解析度鏡頭,透過一項稱之為 EyeSight 的系統,即時拍攝使用者的眼部周圍影像,顯示在裝置前方對外的 3D 顯示螢幕上,讓 Vision Pro 看起來就像是一片透明玻璃,協助周圍的人也能夠自然地與頭戴 Vision. Pro 的使用者互動。
若使用者正在沉浸模式時,前方 3D 顯示螢幕也將會霧化畫面,周圍的人一看就知道使用者目前無法與外界溝通。
蘋果表示,Vision Pro 的一個重要設計理念,就是承諾使用者不會與周圍隔絕,反而會使用一種全新方式與周遭世界互動。蘋果稱之為「空間運算」,也是蘋果首次嘗試建立一套 3D 使用介面,以多顆高解析度鏡頭拍攝眼前的影像,投射至內部的高解析度螢幕上,建構出一個虛擬實境,而以往出現在螢幕上的 App 視窗,則以 3D 的方式出現在 Vision Pro 建構出的 3D 空間中。


使用者不需要任何控制器,例如 Meta Quest VR 設備或是 PlayStation VR。相反的,Apple Vision Pro 靠著遍布機身內外的 12 顆鏡頭,追蹤使用者的眼球焦點與手部動作,利用眼神與手勢便可以進行操作。
蘋果將這套作業系統稱之為 visionOS。
因為能夠追蹤使用者眼球焦點,因此只要凝視眼前的物件如應用圖示、搜尋框、文字、圖片,就如同將游標移動過去;機身外下方的高解度鏡頭,能快速識別使用者的手部動作,包括手勢、位置、移動距離、移動速度等等,轉化為虛擬世界的操作參數,與虛擬世界中的物件互動。
除此之外,Vision Pro 也整合了橫跨 iPhone、iPad 與 Mac 等機器的基本 App 應用,如 Facetime 視訊通話,使用者能夠將多個 Facetime 通話的人物視窗妥置安放在 3D 空間中,也能夠掃描使用者臉部,即時繪製產生一個虛擬人物,做為使用者的替身出現在另一個 Vision Pro 使用者的通話視窗中,感受到 3D 影像般的真實。
在辦公室應用方面,Vision Pro 無縫整合了 Mac、iPhone 與 iPad,透過接力功能將其他裝置上的應用與畫面順暢地帶進 Vision Pro 的世界中,包括微軟 Office 應用軟體如 Word、Excel 與 PowerPoint。使用者配戴 Vision Pro 後,可將不同的應用視窗「鋪放」在 3D 空間中,搭配蘋果開發的空間音效技術,可輕易感知每個應用視窗的位置,協助使用者自然地遊走在實際環境與虛擬環境中。

除此之外,Vision Pro 也是蘋果第一款具備拍攝 3D 影像能力的設備。根據蘋果的示範影片來看,使用者可以透過 3D 攝影機拍攝眼前的景象,並透過 VR 的方式在眼前觀看 3D 影像,如同現實再現。
透過 Vision Pro 的高解析度雙眼螢幕,能夠在虛擬實境中,建立一個如同 100 吋 4K 電視螢幕的畫面,擁有全球最多影視版權的迪士尼自然也沒放過這個平台。迪士尼執行長 Bob Iger 現身表示 Disney Plus 平台的眾多影音內容,將在 Vision Pro 開賣當天同步準備好可立即使用。
另外,Vision Pro 內部攝影機持續追蹤眼球動作,因此繼指紋辨識的 Touch ID、臉部辨識的 Face ID 之後,蘋果推出 Vision Pro 專用的眼球虹膜辨識的 Optic ID,並將 Optic ID 的資料加密存放在設備端的加密處理器,確保其安全性,並支援 Apple Pay、App 商店購買或密碼儲存等功能。
技術細節
事實上,Apple Vision Pro 的出現,讓其他需要控制器的 VR 眼鏡頓時令人感覺是過時的上一代產品。而 Vision Pro 之所以能夠築起這樣高的技術城牆,主要還是得靠這幾年堅持以 SoC 單晶片發展處理器的理念,讓體積、重量及能耗皆高度受限的 Vision Pro,得以實現高速運算+即時影像辨識才能達成的無控制器操作。
蘋果設計副總裁 richard Howarth 在大會上表示,Vision Pro 是過去設計 Mac、iPhone 與 Apple Watch 多年來經驗累積的結晶,為了實現高效能、行動性與可穿戴的三大特性,蘋果在 Vision Pro 上使用最先進、最輕量級的材料,主框架為鋁合金,將前鏡片、相機、感應器、冷卻風扇及高性能的電腦安裝在一個護目鏡大小的裝置中。


對有近視與遠視的使用者來說,蘋果與蔡司合作設計專用的矯正光學鏡片,可用磁吸的方式附著在內部的雙眼鏡片上,並相容於各種度數,確保不影響眼球追蹤的準確性。Vision Pro 可外接電池,使用者可放在口袋中,續航力約兩個小時。
蘋果 AR/VR 部門副總裁 Mike Rockwell 表示 Vision Pro 最重要的成功關鍵之一,是雙眼顯示系統,必須要提供足夠的解析度與色彩真實度才能說服大腦自然接受眼前的畫面。因此蘋果建立了一種 micro-OLED Apple silicon 面板,在一個 iPhone 像素的空間中容納了 64 個像素,每個像素只有 7.5 微米寬。雙眼的顯示面板的解析度加起來有 2,300 萬個像素,超過 4K 電視。

而為了將如此高解析度的畫面傳送到眼睛四周,蘋果再設計了一個複雜的鏡片組,由三片鏡片組成,提供極為銳利與清晰的畫面,以真正的 4K 解析度、廣色域與 HDR 呈現影像,不論眼睛往哪看都能得到銳利的文字效果。

在聲音表現方面,除了雙驅動單體建立環境空間音效之外,蘋果利用一種稱之為 audio ray tracking 的技術,辨識空間中的物件與材質,準確模擬聲音在此空間傳遞的效果。
要能夠即時無延遲的處理眾多音訊流、視訊流及高解析度畫面的資料,Vision Pro 採用雙處理器設計。主要的系統運算依靠 Apple silicon M2 晶片,確保高性能及低能耗、低廢熱的表現。而負責處理 Vision Pro 上共 12 個攝影鏡頭、5 個感應器與 6 個麥克風的龐大資料流,則是靠新的 R1 晶片,在 12 毫秒內完成視訊及語音的合成並傳輸至雙眼顯示器,幾乎消除所有延遲,避免造成配戴不適。
透過 M2 晶片帶來的強大效能,visionOS 建立一個首創的多應用程式 3D 引擎,允許不同的應用程式同時在一個模擬空間中執行,並支援現有的應用程式延伸到 3D 空間中使用。
未來 Vision Pro 將擁有全新的應用程式商店,預計明年初上市,售價 3,499 美元(約 10.7 萬新台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