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政府認可!偉康科技「無密碼身分驗證」如何助金融業滿足用戶資安需求?

偉康科技融合零信任架構與無密碼登入服務,推出臉部辨識、指紋、虹膜身分認證技術,滿足金融業者對用戶身分認證真實性的需求,並延伸到製造、零售、電商、遊戲、電信等產業,成為政府零信任網路身分鑑別功能的前五家通過驗證的業者,有望協助政府公部門導入零信任網路資安服務。

當今身分認證,許多人仍使用帳號密碼做為跨裝置、跨服務的登入手段,然而僅使用一種身分認證的作法,都會面臨一定程度的個資、私密資料外洩風險。以相當重視資安防護的金融業來說,除了傳統帳號密碼登入,也早已開放用戶藉由人臉辨識來驗明身分,但在深偽技術 (Deepfake) 使用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身分認證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台灣金融數位轉型解決方案公司偉康科技總經理陳怡良指出:「數位轉型裡資安必須隨行,而身分先行。」一語道破身分認證,是所有數位轉型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偉康科技在 2018 年投入無密碼身分驗證技術開發,透過零信任架構、無密碼登入 (FIDO) 助金融業數位轉型,究竟他們發現、改善了哪些金融業市場需求?

偉康科技結合零信任架構與無密碼登入服務,迎上科技巨頭腳步

偉康科技成立於 1998 年,公司創立時期,恰好身處銀行從實體轉型到網路的交界,在大環境的趨勢下,偉康科技初始事業版圖,是從協助當時的金融業者建置網路銀行系統開始。不過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出現之後,金融業者開始將業務「從網頁移置行動裝置」,這也讓偉康科技布局金融服務的行動裝置應用,如銀行 App 登入系統介面。

隨著智慧型手機越來越進步,加上科技安全意識抬頭,使用者、金融業者提高了對個資、資安重視的程度,就在生物辨識技術興起後,市場開始擔憂使用者的生物特徵數據,是否會被特定機構掌控?觀察到這個現象的偉康科技,便以「兼顧方便與安全」為宗旨,相繼推出 ZTA、FIDO、「多因子驗證」等臉部辨識、指紋、虹膜身分認證技術,不僅滿足金融業者對用戶身分認證真實性的需求,使用者資料皆儲存於用戶的手機中,金融業者、偉康科技均無權限去蒐集、瀏覽。

陳怡良談到,偉康科技整合了金融業、使用者兩端最重視的「身分認證」與「資安」需求, Photo Credit:偉康科技

偉康科技的 ZTA 和 FIDO 技術的優點在於,採用非對稱公鑰、私鑰架構,認證伺服器端只保存相對應的公鑰,不存在任何秘密,而私鑰只保存在使用者的裝置端,使用者在登入時的身分認證皆在裝置端進行,因此受到許多金融業者的支持。去年 5/5 世界密碼日,Apple、Google 與微軟三大科技巨擘共同宣布,正式支援由 FIDO 聯盟以及全球資訊網協會(W3C)制定的「無密碼登入」標準。

就在全球大環境帶動下,偉康科技這幾年來開發了多項數位身分應用,像是可用於線上對保的「視訊核身平台」、MyData 第三方認證整合應用「MyData 數據閘道平臺」,去年更以國際 FIDO 標準為核心,推出無密碼登入的「OETH 雲端身分認證 SaaS 服務」,讓企業員工在遠端工作時,以手機進行多因子認證就可以登入,除了滿足金融業最嚴格的資安要求,更將服務延伸應用到製造、零售、電商、遊戲、電信等產業。

政府帶頭推行身分認證,偉康科技未來有望迎戰政府端資安需求

2022 年 7 月,政府宣布大力推行零信任網路架構,偉康科技於同年 12 月,通過政府零信任網路身分鑑別功能,數位身分認證技術由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所認證,成為前五家通過驗證的業者,未來將有機會協助政府公部門導入零信任網路資安服務。

近日金管會發表金融資安行動方案 2.0,也鼓勵金融機構採用零信任網路部署,「零信任是全球的議題。」陳怡良表示:「偉康科技在金融業累積的深度與黏著度,以及這個領域產品線的成熟度,我認為會在政策趨動下快速發展。」

偉康另一個關鍵技術:雲端,也搭上政策的推動,金管會於上個月公告,將放寬銀行業者「上雲」限制,修改「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簡稱委外辦法),未來銀行非重大、非消金業務,不必再向主管機關申請,就可以直接部署在機房位在國內的雲端空間中,這對偉康科技在推行金融業者的加值功能上,增添更多的靈活性與發揮空間。

關於我們

自 1990 年創刊 UXmaster 雜誌,1991 年獲得美國 LAN Magazine 獨家授權中文版,2006 年獲得 CMP Network Computing 授權,2009 年合併 CMP Network Magazine 獨家授權中文版,2014 年轉型為《網路資訊》雜誌網站,為台灣中小企業協助技術領導者落實企業策略,了解網路規劃及應用,為企業網路應用、管理、MIS、IT 人員必備之專業雜誌網站。


與我們聯絡

加入《網路資訊》雜誌社群

© Copyright 2023 本站版權所有,禁止任意轉載 網路資訊雜誌 / 心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886 2 294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