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開放外界建立建築物的Azure數位分身資料模型 打造智慧型建築
微軟開放與營建業者合作,利用Azure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 IoT 平台建立的智慧建築本體(ontology)。
在這項宣佈中,微軟將和瑞典營建、不動產、科技及研究集團RealEstateCore合作,以其Azure數位分身平台建立智慧建物「本體」(ontology)開放出來。本體是指一組共享資料模型,旨在簡化特定領域不同應用之間的連結,也是建立數位分身的核心元素。
數位分身是利用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或AR/VR等智慧科技,透過數據蒐集與模擬,建立實體事物的數位化版本,目的在透過分析提升運作效率或改善決策等效益,常用於製造、工程產業、零售商務等產業。
微軟表示,建物擁有者希望數位分身可以降低建物的建築成本,並提升現有資產的價值。但是如何增加資產價值及營運利益,是一個橫跨科技和變更管理的複雜學問。另一項挑戰則是將數位分身能力整合到現有的建物管理系統,因為傳統建物管理及自動化廠商刻意使用客製化、專屬系統,不利資料互通和整合,長期下來對客戶弊大於利。
微軟相信發展標準及資料整合有助於推動營建及不動產業推動十分緩慢的數位轉型。今天,業者碰到因客製化資料格式無法整合應用的問題,這往往造成資料串接時損失。瑞典集團利用Azure的圖表式資料模型及大型不動產業擁有業者如Vasakronan的多年產業經驗建立起RealEstateCore本體。這個本地可串接多個產業標準,像是Brick Schema、Project Haystack、W3C Building Topology Ontology (W3C BOT)等。透過在Azure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上建立數位建物RealEstateCore的本體,將可加速不動產領域不同角色,如建物擁有者、營建團體和其他廠商對不動產資料的協同和互通。
雙方表示,在提升資料分身、整合及資料真確性下,將可建立更貼近實體建築物及內在物件的數位分身,並將IoT資料、AI模型及分析資料加入數位分身,用以永續或綠色建築的創新。例如微軟引用數據表示,更好的數位分身可從建築物控制系統蒐集資料並找到改進空間,進而降低20%到30%的能源。
微軟補充,利用微軟的AI計畫Project Bonsai,可透過最佳化控制再節省10%到15%的能力。
其他效益包括最佳化空間利用、提升建築物舒適度,以及支援健康保健應用,例如RXR Realty使用Azure數位分身來整合建築物資料及人流、社交距離偵測、口罩偵測及空氣品質監控提供建築健康指數。這種不使用影像的方案也可確保用戶隱私。
來源:VentureB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