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Hat Openshift 4.5版支援邊緣運算與VMWare vSphere 擴大容器平台的邊界
Red Hat本周在KubeCon + CloudNativeCon EU 2020線上活動中,釋出新版容器平台Openshift 4.5,加入支援VMWare vSphere傳統虛擬化應用的功能,以及邊緣運算部署。
新版Openshift的新功能及Red Hat 進階Kubernetes叢集管理讓企業可執行邊緣負載作業,像是在工業製造端使用AI和機器學習(ML),兩者的結合讓企業得以在單一介面下管理混合雲和邊緣運算。
混合雲的範圍更大了!
Red Hat技術長Chris Wright指出,下一代混合雲應用不再只限於資料中心或公有雲,還可以推向全球網路的邊緣,以幾乎即時的處理和分析能力回應消費者需求,解決企業問題。而資料、5G、Linux容器及Kubernetes將推動邊緣的未來發展。
Red Hat OpenShift 4.5新增最小3節點的叢集支援,可將企業Kubernetes的完整功能以較小型態搬到網路邊緣,這使得企業可以在邊緣的小型物聯網裝置上跑容器化應用。此外,Red Hat也指出,在邊緣運算的使用情境數量,可能多達成千上百,這需要的是多個小型叢集的管理,而Red Hat OpenShift 4.5新增的Red Hat Advanced Management for Kubernetes(ACM),即可讓管理員透過一致化的管理介面管理數千個邊緣站點,以及幾個主要大站點,使高度分散的邊緣架構和標準化資料中心一樣好管理、一致化。
Red Hat也強調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具備長年管理遠端作業的能力,也能滿足邊緣運算的管理需求。
支援虛擬環境包括vSphere
OpenShift 4.5版其他功能中,最重要的首當是支援VMware vSphere環境的自動化,這使企業可以很輕鬆地將OpenShift部署到支援的vSphere環境上,以Red Hat的話來說,為「按鍵部署(push-button deployment)」。簡而言之,管理員只需提供vSphere的部署憑證,安裝者也提供所有必要資源,就能加速初期設定以及簡化日後管理及維護的工作。
OpenShift現在也加入OpenShift Virtualization,它是以KubeVirt開原碼專案打造,可讓你開發、部署和管理VM應用及Kubernetes容器及無伺服器協作功能。VM和容器結合很受企業歡迎。
除了管理面的新功能,OpenShift 4.5關於開發人員的新增功能包括加入了CodeReady Workspaces,包括新的指令行工具,允許以Git類似的Kubernetes操作介面、Helm 3支援、支援控管CI/CD (continuous integration/continuous delivery) 的Tekton專案以派送OpenShift Pipeline等。
此外Red Hat也強調逐步以ArgoCD為基礎發展成Kubernetes原生的持續交付(CD)和GitOps工具。ArgoCD為CNCF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開原碼GitOps專案,讓開發人員能輕鬆把App部署到單一或多個Kubernetes叢集中。
Red Hat強調這些所有新功能都讓OpenShift能成為一個雲端中立的Kubernetes平台,不論是部署在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或IBM Cloud上,而這也是它和其他Kubernetes發行版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