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6熱辣實測:支援Big Sur成為歷史性挑戰 可跑更多OpenGL應用
Parallels在每年的八月左右,都會讓人感覺到他的存在。在年度的WWDC發表會後,由於作業系統必然的功能升級,加上性能提升,長期用戶一定會想到:「這次Parallels是不是又要改版了?!」以往是這樣,今年遇到官方確認的平台架構轉換,Parallels肯定要再度升級。
本文目錄
PD16其實已經出現在WWDC 2020大會上
相信再多的蘋果話題,或是macOS Big Sur的推出與功能升級,討論度絕對都輸給蘋果這次拋棄x86,轉向自製ARM晶片的平台轉換歷史大事。上次這麼熱鬧,是2005年從PowerPC轉向Intel,這個轉換讓蘋果專屬的虛擬化解決方案變得理所當然。同是x86架構,用虛擬機在Intel Mac上面跑x86架構的作業系統(特別是Windows)在技術上並沒有太大的困難點。十幾年下來,蘋果電腦的商用虛擬化已經非常成熟,這點可以從早期Parallels版本到近期更新感受到。十年前強調的是性能提升,五年前開始就是強調與Windows介面本身的高度整合,升級使用Office的用戶體驗,除非必要或者是採用訂閱制,隔代付費升級Parallels Desktop的作法相當經濟。
但是架構轉換,消費者要掏錢出來買新版的Parallels應該是躲不掉了,如果您打算之後買A系列處理器的新機種。蘋果在WWDC 2020展示了Apple Silicon的A系列晶片組,配合Big Sur上的虛擬化應用,正是與Parallels合作的解決方案,是ARM版Parallels Desktop的雛形。如果不是會後說明,筆者當時還以為蘋果自己作業系統內建虛擬化。其實是蘋果在Big Sur改變了作業系統的虛擬化設計,從核心(kernel)變成到系統(system)上實作虛擬化框架。結果Parallels就得捨棄過去自己開發的中介層(在macOS上對虛擬化作業系統Windows與底層硬體的溝通),投入大量人力重新開發。
目前Parallels Desktop 16在ARM架構處理器的實際測試,官方並沒有透露太多。筆者也沒有蘋果的官方測試機Mac Developer Transition Kit可以用。
除了一般效能進步,就是對3D效能的提升
Parallels Desktop的產品經理Kurt Schmucker在線上會議時表示:「基本上最近幾版的升級,應該已經榨乾了效能,在硬體本身的效能幾乎已經是極限。唯獨3D的部分,是Parallels Desktop還有努力的空間。」
Parallels Desktop致力於支持所有的Windows應用程式,尤其是大型的圖形設計商用軟體與遊戲。這兩個最能拿來衡量虛擬機器產品優劣的評估依據,現在關鍵是OpenGL 3.2的支援。以室內設計軟體來DIALux來說,官方對硬體效能的需求其實不高,甚至Windows XP就可以了。但是必須要有OpenGL 3.2支援的繪圖卡。而支持OpenGL 3.2的繪圖卡,也不是太大的事情,目前Intel內建的UHD630繪圖卡都可以上到OpenGL 4.4,使用16吋MacBook Pro都能輕鬆符合硬體需求(別跟我說你想要拿13吋的機種或是MacBook Air玩遊戲跟設計),關鍵就在虛擬機器能不能享受到硬體本身的OpenGL。
除了工程設計,生物醫學方面有不少分子結構設計與模擬的軟體,也都仰賴OpenGL,Parallels Desktop 16也都可以順利執行。過去對Windows獨佔軟體有考量,遲遲不敢考慮Mac的消費者,現在可以放心了。
列印功能只要設定一次
之前筆者常遇到需要列印時,無法從虛擬機器裡面直接列印,要另外設定印表機或者是在Windows裡面輸出成PDF檔,然後再交給虛擬機外面的Mac列印。一個列印就是如此的複雜,如果是辦公室那種非常專業的印表機,有很多複雜的配置(例如送紙或者雙面列印、頁面裝訂順序等),應該沒有人會想要在虛擬機內再辛苦一次,從驅動程式裝起。
Parallels Desktop 16改善了列印的麻煩,直接把Mac配置過的印表機設定原封不動交給虛擬機器使用。今年的改版,Parallels並沒有提到在Office方面的改進(畢竟會用Parallels Desktop,多數原因還是因為Windows上的Office無法被完全取代),但是以筆者對Office列印操作介面複雜的認知,這個改良的列印功能配置可以讓Office的使用稍微有效率一點。

商用版本的新功能解決到痛點
筆者因為軟體開發工作的需要,大量且密集測試是必須的。而有時候需要模擬網路環境配置,在Parallels Desktop裡面的虛擬機上面掛好幾張網卡在所難免。不過以往不能對網卡個別命名方便管理,現在這個小需求實現了。

另一個對所有人最實際的功能是空間清理,在虛擬機運轉的過程中(尤其是Windows),會產生各種暫存檔案,佔據硬碟空間不小,但是並不會自己清理,使用者沒事不會想到去清理。筆者自己就常常發生,覺得硬碟很大,怎麼動不動macOS就跳出警告提醒我磁碟空間已滿。結果仔細一查,Parallels Desktop建立的虛擬機就是問題的根源。隨著使用時間一長,虛擬機佔用空間莫名其妙的增肥。在新版更新,用戶可以勾選關機後自動清理空間的選項。


還有一個頗實用的「打包功能」,把建立的虛擬機打包,直接給其他Parallels Desktop匯入使用。這就衍生了另一個作業系統授權的問題,自己的Windows已啟動序號可以包給別人用?筆者在電話會議上詢問官方,並沒有得到太直接的答案。只說使用者必須自己留意授權的問題,有多少機器就要有多少授權。不過我個人的看法是對於絕大多數的Parallels Desktop使用者,應該都是使用沒有啟動的Windows。Parallels Desktop早就支援沒有Windows安裝的ISO檔,自己幫你下載後經安裝開始用Windows。反正按照目前微軟的政策,不啟用Windows一樣可以正常使用,包含軟體更新。這種也許是用後即丟的虛擬機,倒也沒必要特別去啟動(除非你的心態是買Mac裝Windows)。如果沒有啟動Windows被打包,那授權也就是偽命題而已。


Parallels Toolbox再新增多項工具
感覺上這次的新發表,並沒有太多值得一提的新功能。產品經理的介紹很快就結束,部分時間也介紹了筆者一向認為可有可無的功能Parallels Toolbox。至於新版增加的小工具,我得不客氣的說可以直接忽略。以上是我的看法,這個就見仁見智了。

例如加入了名為Break Time的時間管理大師,提醒使用者用電腦後適時休息。還有Unit Converter,支援各種單位換算或是貨幣轉換。不過筆者實際測試,貨幣轉換沒有新台幣,這對台灣的消費者沒什麼用(實際上絕大多數人會去問Google或是台灣銀行匯率告示牌)。顯示隱藏檔案的功能,這對多數Mac的使用者其實意義不大。有別於Windows的使用習慣,Mac的隱藏檔幾乎可以不需要去改動。而需要對隱藏檔動手的,通常是有經驗的Unix/Linux用戶或者開發者,也不需要這個工具。讓我評價這個Toolbox,就是為了強調有新功能,然後硬放進去的沒用功能。


版本採購建議
老早就實行訂閱制的授權模式,相信多數使用者都可以免費升級,立刻開始享受Parallels Desktop 16的好處,即使macOS Big Sur還沒正式登場(就算登場,你也不見得馬上有一台ARM架構的Mac,Big Sur的優勢可能跟你也沒關係)。價格方面,也跟之前一樣的建議售價一樣。不管是從App Store直接付費下載,或是購買內附序號卡的紙盒包裝也一樣。除非消費者選擇是該版本買斷的Parallels Desktop,那就要使用升級版了。

前面提到的新功能,而且是解決痛點的新功能,都要Pro版以上才提供。所以在標準版與專業版只差一點錢的情況下,建議跟上一次的評測一樣,直接購買專業版就對了。
最後一個考量,是你現在用的是哪一個版本的macOS。如果是用10.13 High Sierra以前版本的用戶,也可以不用花錢升級(訂閱制除外)。根據產品經理的說法,10.14 Mojave以後的相關更新,會繼續在Parallels Desktop的維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