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測試:圓展 VC520 Pro 全方位視訊會議機 五萬內改造會議室

編輯部收到圓展科技的邀請,測試旗艦機種AVer VC520 Pro,包含攝影機與桌上型喇叭麥克風,是否能夠順利成為企業的視訊會議與Webinar擔當呢?

自從武漢肺炎病毒侵襲世界以來,至今已經過了半年,台灣與國外的疫情顯然成為兩個世界。在歐美地區,仍然持續實施大規模的封城措施,企業持續維持「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 WFH)」的步調。但台灣由於已經創下多天零確診的紀錄,相關防疫措施也解封多項,因此台灣企業也逐漸回復程正常的工作步調。

儘管如此,企業主也學會了一件事情:「維持遠距工作力,確保企業營運不中斷」已是未來的基本認知,更有甚者亦嚐到線上直播行銷的優點,可在極短時間內將行銷觸角延伸至過去實體活動難以觸及的客戶。因此,不論武漢肺炎疫情如何發展,企業營運與行銷的面貌已經永遠改變了,不但正式將行銷的方式從過去傳統的文字+圖片為主的方式,推進到以「影像」為主體的規格,視訊會議更普遍成為企業主要的溝通方式。

然而,對多數企業而言,「影像」並不是平常習慣的溝通方式,甚至可能有點「小看」視訊會議,認為只需要筆電的攝影鏡頭及內建麥克風,就可以開始視訊會議了。事實上,使用筆電內建的攝影鏡頭與麥克風進行視訊會議有幾個問題:

  1. 缺少 WDR:由於家用環境的燈光並非為了鏡頭拍攝所設計,因此光線常落在人物後方或頭頂,導致臉部光線過暗或不均,甚至可能就在窗前進行視訊,導致背景光線過亮,在鏡頭缺乏「寬動態範圍 (Wide Dynamic Range, WDR)」功能的情況下,人物臉部經常是烏黑一片。
  2. 缺少光學變焦:現在的筆電螢幕多採超薄設計,導致設置在螢幕頂端的相機模組缺少空間進行光學變焦,與會者只能在 Webcam 前面排排坐,若坐成橢圓型,是看不清楚坐在遠處的主管或老闆,缺乏理想的會議畫面,因此用 Webcam 開視訊會議能夠容納的與會人數變得相當有限。

快速改造會議室成為視訊中心

除了視訊會議之外,線上直播與線上研討會也成為 2020 年企業最新的行銷管道,因此若要同時滿足視訊會議與線上研討會的要求,就必須引進專業器材。編輯部收到圓展科技的邀請,測試旗艦機種 AVer VC520 Pro,包含攝影機與桌上型喇叭麥克風,是否能夠順利成為企業的視訊會議與 Webinar 擔當呢?

做為旗艦機種,VC520 Pro 同時提供附轉臂的攝影機與桌上型喇叭麥克風,每顆麥克風大約可以收音 4.5 公尺的直徑範圍。若會議室屬於 20 人長桌,VC520 Pro 可額外串連 2 個喇叭麥克風,共 3 台桌上型喇叭麥克風,最遠可收到將近 13.5 公尺遠的聲音。

VC520 Pro 內建攝影機與喇叭麥克風

喇叭麥克風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VC520 Pro 攝影機與喇叭麥克風之間並不是用一般的音源線連接,而是用 RJ-45 CAT6 線連接,因此傳輸距離可拉得很長。事實上 VC520 Pro 內附一條 10 公尺的 CAT6 專用線,足以讓專用麥克風連接線走地板,再連接到遠方會議桌上的喇叭麥克風。

VC520 Pro 內附一組喇叭麥克風,會議人員在桌面即可啟動或關閉收音

VC520 Pro 內附一組喇叭麥克風,會議人員在桌面即可啟動或關閉收音

使用 CAT6 纜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透過一條纜線即可完成資料與電力傳輸,直接透過纜線供電給喇叭麥克風,不必外接電源,可讓會議桌保持乾淨。

喇叭麥克風透過 Cat6 纜線與攝影機主體連線

除了為視訊會議收音播音之外,喇叭麥克風同時提供一組 3.5mm 音源輸入/輸出,可外接手機或其他音效輸入,透過語音加入視訊會議。

在收音方面,喇叭麥克風內建全雙工麥克風陣列,可以 360 度收音,因此會議人員不需要刻意靠近麥克風,但這也可能會收到喇叭的聲音造成回音,因此 VC520 Pro 的麥克風也內建回音消除與噪音抑制。根據編輯部測試,VC520 Pro 可開啟「鍵盤聲音抑制」的功能,消除現場筆記人員敲鍵盤的聲音,當然筆電也不能距離麥克風過近,但至少抑制鍵盤聲音的效果比使用 Webcam 進行視訊會好很多。

視訊攝影機本體

VC520 Pro 的重頭戲當然是視訊攝影機了。從外觀來看,VC520 Pro 攝影機的鏡頭本體長 12 公分,含底座約 15×15 公分,最高可達 20 公分。雖然不是市面上最小的機種,但與他牌同樣可做到 12X 變焦的機種相比,VC520 Pro 攝影機的尺寸可說是相當小巧,不論是安裝在會議室的天花板或牆壁上,不會佔據太多空間。

具備光學變焦 12X 的鏡頭
攝影鏡頭 90 度朝上,整體高度最高 20 公分

身為視訊會議專用攝影機,VC520 Pro 攝影機提供馬達驅動的轉臂,左右可平移 170°,上傾 90°,下傾 30°,驅動馬達的運轉相當順暢。使用者可透過 Web 介面、應用軟體或遙控器來驅動鏡頭的方向與變焦。

從規格來看,圓展表示 VC520 Pro 使用了 Sony CMOS sensor,最高支援 1920×1080@60fps 解析度,12 倍光學變焦,加上數位變焦可達 18 倍,可在會議中放大顯示產品或特寫距離較遠的與會人員。

也因為採用 Sony CMOS sensor,因此 VC520 Pro 在處理低光源環境時有相當的優勢,有助於 VC520 Pro 適應各種不同的會議室空間,加上支援 TrueWDR 技術,即便會議室有大窗景,造成高亮度背景,也因為寬動態範圍技術,能夠清晰顯示高亮度的背景與低亮度的前景,不至於因為背光造成人物臉孔一片漆黑。當然,True WDR 的效果也受到變焦焦段的影響,廣角端的效果會比望遠端來得好。

在對焦測試方面,VC520 Pro 支援兩種對焦模式:控制鏡頭時對焦與物體移動時即時對焦,前者在對焦完畢後,不會因畫面中人物的走動而改變焦段;後者則是隨著畫面物體的變動而即時對焦。

但 VC520 Pro 的對焦速度在不同亮度的光源下,也有不同的表現,根據編輯部測試,在光源充足的情況下,從短焦段切換到長焦段,約需 2 秒鐘的對焦時間,若光源不足則需要超過 2 秒鐘。

因此在實際應用上,不建議使用者做太猛烈的焦段變化,基本上在視訊會議或 Webinar 的場合中,應該也不會用到這麼猛烈的焦段變化。

作為企業視訊會議套件,VC520 Pro 也加入了人工智慧功能,能夠辨識出畫面中所有的面孔,並自動調整焦段將所有人都框在同一個畫面中。圓展稱之為 SmartFrame。使用者若開啟 SmartFrame,若會議中有任何人加入或離開,VC520 Pro 將自動辨識出會議人員的位置,並自動重新調整畫面尺寸。對企業來說,這可以減少會議準備人員的工作,不論是 3 人會議或是 30 人會議,不論與會人員坐得緊或坐得散,SmartFrame 可以自動框定所有人,不需要手動調整畫面。

軟體支援

VC520 Pro 提供兩種軟體介面,一種是用戶端軟體,支援 Windows 與 macOS;另一種則是內建在攝影機中的 Web 介面,而且 Web 介面能夠設定的項目比用戶端軟體要多,至少即時串流 (RTMP) 的功能就只能在 Web 介面中設定。

而圓展提供的用戶端軟體-PTZApp,除了串流視訊與場景 (preset) 設定之外,幾乎包含所有的設定,也可以控制鏡頭方向與焦段。

攝影機主體可直接連線網路進行 RTMP 串流

VC520 Pro 內建的場景功能,讓 VC520 Pro 除了擔任企業的視訊會議攝影機之外,也相當適合作為視訊教學、線上研討會使用。舉例來說,使用者可以事先設定好遠景、人物特寫、產品特寫、手卡等牽涉到不同焦段與鏡頭方向的場景,在會議期間只要切換不同的場景,便可以立即控制鏡頭方向與焦段到正確的位置,而不需要手動操縱,非常適合具有多位主講者的線上研討會使用。

可設定 10 組場景,事先設定鏡頭方向與焦段,快速切換畫面。

在視訊串流方面,支援 RTMP 傳輸協定,這也是目前大多數的視訊平台如 YouTube、Facebook 所使用的協定,只要將這些視訊平台提供的 RTMP 網址與串流金鑰填入到 VC520 Pro 的後台之中,就可以將攝影機的畫面即時串流到視訊平台播放。

測試心得與期望

做為一組完整的視訊會議套件,建議售價在五萬以內的 VC520 Pro 的確一次解決多數企業的視訊會議需求,搭配 360°收音的全向性麥克風、10 組場景設定、SmartFrame 智慧框選的功能,的確是符合多數企業的需求。

但在測試的過程中,發現若要完整管理 VC520 Pro,需要圓展提供的工具程式來幫忙,例如安裝用戶端軟體的 PC 與 VC520 Pro 因為公司資安政策的關係而位於不同的網段時,則需要另外下載 USBCAM IP Finder 工具程式,來找出 VC520 Pro 的 IP 位址。但是,USBCAM IP Finder 只有 Windows 版本,沒有 macOS 版本,這為 Mac 使用者增添一些小小的麻煩。

另外,對於 VC520 Pro 的 SmartFrame 功能,既然能夠辨識臉孔,未來希望能加入「鏡頭自動跟隨」的功能,讓畫面能夠鎖定正在說話的主講者,更有利於企業將 VC520 Pro 用於企業的線上研討會。

參考資訊
製造商:圓展科技
建議售價:43,360 元
網站:https://tw.communication.aver.com/model/vc520pro
關於我們

自 1990 年創刊 UXmaster 雜誌,1991 年獲得美國 LAN Magazine 獨家授權中文版,2006 年獲得 CMP Network Computing 授權,2009 年合併 CMP Network Magazine 獨家授權中文版,2014 年轉型為《網路資訊》雜誌網站,為台灣中小企業協助技術領導者落實企業策略,了解網路規劃及應用,為企業網路應用、管理、MIS、IT 人員必備之專業雜誌網站。


與我們聯絡

加入《網路資訊》雜誌社群

© Copyright 2022 本站版權所有,禁止任意轉載 網路資訊雜誌 / 心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886 2 294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