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新任執行長 Arvind Krishna 揭露混合雲與 AI 兩大未來主力 5G 與邊緣運算成潛力新星
IBM 新任執行長 Arvind Krishna 在今年因為武漢肺炎而「移師」線上舉行的 IBM Think 2020 大會首度透過串流視訊粉墨登場。他在開幕演說中重申「混合雲和 AI 是現今促進數位轉型的兩大推力」的信念。
拜 IBM 2018 年以 340 億美金收購的 Red Hat 之賜,今年大會多項宣佈也環繞在混合雲的主軸上。

首先,IBM Cloud Satellite 釋出技術預覽版。這項產品號稱可「將雲端服務延伸到任何客戶需要的地方,不管是雲端、本地資料中心或邊緣運算伺服器。」也就是說,以 Kubernetes 為基礎的 Cloud Satellite 讓 IBM 客戶可以從單一控制台執行和管理跑在 IBM 公有雲、自家資料中心或邊緣運算據點上的雲端作業。
IBM 整個雲端技術堆疊包括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聯邦 Istio 服務網格(service mesh)和 IBM Cloud Continuous Delivery 工具鏈都可以透過在「衛星」位置上運作,而透過中央化儀表板進行政策、組態和網路流量控管。
IBM 總裁暨前任 Red Hat 執行長 Jim Whitehurst 則在演說中指出,企業需要一個能跑在所有環境上的共通架構,不只是一個能看到所有東西,更是能讓你管理所有地方的儀表板。
Red Hat 最近也宣佈了 OpenShift 虛擬化(OpenShift Virtualization),這個產品讓客戶更容易把 VM 上的負載作業搬移到 Kubernetes 上,和容器一起跑,又能在 OpenShift 上如同 Kubernetes 物件一樣地管理。
這令人聯想起 Google Cloud 和 Anthos 平台,後者也是使用 Kubernetes 和容器為基礎以實現更自由的作業可攜性,可在單一控制台下管理,又內建身份、存取管理及透通性。
新人事新願景
IBM 今年初宣佈高層人事變動震驚業界,包括原執行長 Virginia Rometty 退休、Krishna 被任命為新任執行長,而 Red Hat 原執行長 Whitehurst 則被拔擢為 IBM 總裁。20 年的 Red Hat 重臣 Paul Cormier 則繼任 Red Hat 執行長。
Krishna 也在上個月上任第一天公佈其願景,表示現在是 IBM 和 Red Hat 將 Linux、容器及 Kubernetes 推向新產業標準的黃金時機。他希望能將 Red Hat OpenShift 變成混合雲的預設選項,一如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成為作業系統的主流選擇一般。
而在今天的演說中,Krishna 借用 VMWare CEO Pat Gelsinger 的話指出,混合雲的四大要務是歷史、選擇、物理及法則。歷史指的是大多數企業承載著的舊式系統,也是混合多雲策略需求的起源。選擇指的是企業不想被綁住在單一平台上而阻礙創新的願望,他們希望能自由選擇搬移作業到適合的平台上。
物理是說現今系統在滿足企業延遲性需求上總是有物理限制,因此也產生在某些情境如自駕車或工廠組裝機器人,必須部署混合雲以降低延遲性。最後,法則是指法令及法規遵循需求,促使企業必篢把某些應用和資料儲存在資料中心上。
AI 和 5G 相關宣佈
IBM Think 大會其他宣佈還包括 Watson AIOps 和新的邊緣與 5G 產品。Watson AIOps 是 IBM 為了實現許多 IT 經理最大夢想而推出:在 IT 問題發生前就自動解決掉。
Watson 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可整合量測值、警示和 logs、工單等非結構化資料,「合成出全觀式的問題報告」以辨識並解決這些問題。
IBM Telco Network Cloud Manager 為一組技術套件,搭配 IBM 服務部門及合作夥伴,以協助電信公司推出 5G 和邊緣運算產品。
另外還宣佈 Edge Application Manger,號稱可以由 AI 產出邊緣應用的管理洞見(insight),單一管理員即可遠端管理高達 1 萬個邊緣節點。
研究機構 CCS Insight 分析師 Nick McQuire 指出,Edge Application Manager 和 Telco Cloud Manager 是 IBM 把混合雲透過電信商推向邊緣的策略一環。這也是 IBM 從善如流,追隨 AWS、Google Cloud 及微軟過去 12 個月內的策略實踐,現在已經很清楚,雲端、網路邊緣和 5G 加速走向融合,而大廠們都在積極佈局,以便在未來雲端市場搶得先機。
來源:Info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