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0:AI、5G與邊緣運算成主角,企業IT也不例外
今年CES有許多新奇東西,像是連網內衣、智慧垃圾筒和寵物心情項圈等,但是一股更重大的趨勢不容忽視:科技產業加速擁抱5G、人工智慧(AI)和邊緣運算。
CES令人眼花撩亂的科技產品大展反映出一項事實:資料推動世界運轉,而5G科技、AI和邊緣運算裝置上的處理資訊則是使它發揮威力的關鍵。
一如車廠Byton客戶長Andreas Schaaf在CES記者會上所說,「對今天的客戶來說,資料比車輛馬力更重要。」
本文目錄
高通預見5G起飛
一年前的CES上說5G會在2019年廣為部署根本沒實質證據。但今年晶片廠高通則更有信心主張2020年將屬於5G。高通總裁Cristiano Amon指出該公司預期2020年5G會起飛,成長速度比4G更快。他認為,未來12個月全球將有2億支5G智慧型手機出貨,而這還是保守估計。
高通也和聯想宣佈世界第一款5G筆電,稱為Yoga,搭載高通Snapdragon 8cx平台。
高通相信5G將帶動PC和智慧型手機市場回春。但分析師認為,企業才是推升5G的動力來源。例如消費者科技協會(CTA)總裁Steve Koenig指出,許多產生少量資料(如智慧大樓等)的企業終端,以及少部份產生大量資料流(像是交通安全系統)的終端兩者集結起來將加速5G部署。他相信,2020年以降的10年內,企業應用將是引領5G普及的主旋律。
英特爾推出AI解決方案
處理那些因5G網路而產生排山倒海而來的資料需要更高明的智慧工具。而另一家晶片廠商英特爾則大舉投資資料中心策略。英特爾執行長Bob Swan問道:「我們要怎麼在我們產生的資料中嵌入智慧?」他說,「所有資料都必須經過處理,才會有智慧,變得更有關聯性、更有用。」
而英特爾的答案是該公司在CES的最新宣佈,本周英特爾展示了最新Mobileye汽車導航技術,以及嵌入AI加速器的Tiger Lake行動處理器。
英特爾資料平台事業群總經理Navin Shenoy周一說,現在英特爾有35億美元營收來自AI,這和旗艦產品Xeon處理器有關。他解釋,愈來愈多資料中心AI專案跑在Xeon,而非其他平台上。英特爾認為AI硬體將是科技界成長一大契機。
消費電子大廠也不能在AI浪潮中落於人後。例如LG的全線消費電子和服務都整合了ThinQ智慧平台,讓它的冷氣機可偵測室內人數,並自動調整溫度。而有了AI的洗衣機也會辨識衣料材質,自動選擇正確的轉速。LG認為AI促進公司本質改變,也推動其客戶關係的轉型。
此外,三星也展示了子公司STAR Labs開發的Neon專案。這是個以AI為基礎的系統,經由蒐集真人聲音、膚色、臉部特徵等資料產生成的虛擬人,它不但酷似真人,還能說多種語言。這種虛擬人未來可望扮演虛擬新聞主播、虛擬接待員,或是擔任影片主角。STAR Labs預期今年內推出Beta版供企業授權或推出Neon-as-a-service服務。
準備好迎接大規模的邊緣運算時代
AI嵌入裝置層的結果就是對邊緣的運算需求愈來愈高。高通也在CES上公佈支援5G連網、可執行AI處理的智慧邊緣裝置(intelligence edge box)。這款產品最適合超大規模(hyperscale)運算的企業,預計今年下半問世。
高通、英特爾等晶片龍頭之所以如此積極,是因為他們看到未來世界將是以資料為中心。英特爾預期到2025年全球產生的資料將高達175 zetttabyte,相當於65億年份高解析度影片的資料量,其中半數資料產生自邊緣。他說,「未來所有裝置的功能都會愈來愈像一台電腦。」
來源:SiliconA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