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Focus Realize Taipei:企業簡化與解決問題,加速邁向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雖迷人但實現上卻存在著困難與挑戰,為此在全球企業軟體領域有40年經驗,並在我國有20年以上市場深耕的Micro Focus公司,特舉辦「Micro Focus Realize Taipei 馭領未來 2019—無痕式數位轉型論壇」年會,以「企業DevOps、混合IT管理、預測式分析、安全風險與治理」四大主題為訴求,期讓企業簡化與解決問題,加速邁向數位轉型!

善用資通訊技術與環境,對內改造組織與活動,對外重新建構產品與服務,從而獲得新市場機會與競爭力,此是近年來企業積極追求的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雖迷人但實現上卻存在著困難與挑戰,為此在全球企業軟體領域有 40 年經驗,並在我國有 20 年以上市場深耕的 Micro Focus 公司,特舉辦「Micro Focus Realize Taipei 馭領未來 2019—無痕式數位轉型論壇」年會,以「企業 DevOps、混合 IT 管理、預測式分析、安全風險與治理」四大主題為訴求,期讓企業簡化與解決問題,加速邁向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挑戰艱鉅  創造 Micro Focus 的價值

數位科技正戲劇性的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生活型態,並且已深入到每個角落,包含各產業、各個領域、各部門,乃至每個個員等。這個轉變是好的,不僅讓一切更簡單便利,也帶來更大的商業機會。

英國在台辦事處國際貿易與投資署長Steve Firstbrook(費斯迪)
英國在台辦事處國際貿易與投資署長 Steve Firstbrook(費斯迪)

不過數位科技也伴隨著數位轉型的挑戰,對於克服挑戰的英國 Micro Focus 公司為出色典範,Micro Focus 為全球第七大軟體商,擁有 40 年以上的資訊技術經驗,同時已深耕台灣達 20 年,運用其優異軟體及解決方案可協助企業與機構因應數位挑戰,並讓現行技術與新興科技平順介接,也相信 Micro Focus 舉辦的 Realize Taipei 2019 年會能讓與會者滿載而歸。

Micro Focus 大中華區總經理陳明華

Micro Focus 在接手 HPE 的軟體事業後,在全球軟體業的排名從第 16 躍升到第 7 位,旗下的軟體產品線超過 80 大項,軟體總數超過 300 套。雖有眾多產品但可統整歸納成 4 大面向,即速度、敏捷、安全、洞察,對應到企業數位轉型所需的資訊方案即分別為 DevOps、Hybrid IT、Security 以及 Big Data/ Predictive Analytics。

將 4 大面向具體對應到企業資訊環境中可顯現 Micro Focus 的獨特價值,包含對企業訊息進行加密與使用者行為分析等防護;對資訊基礎建設提供 SIEM 監控與人工智慧化維運;在應用程式層面則有程式安全與機器學習;整體而言也帶來網路安全、大數據和預測分析,這些均會是企業成功數位轉型的推助利器。

無痕式數位轉型

根據顧能 (Gartner) 的調查有 84% 的執行長希望透過數位化提高獲利,由此可知數位轉型勢在必行,但同時哈佛商業評論 (HBR) 也指出許多數位轉型是失敗的?因為他們沒有將數位科技真正融入企業的營運與策略上,或是過於專注新事務而忽略其他事項。

Micro Focus亞太及日本區科技與業務解決方案總監Kapil Kaul
Micro Focus 亞太及日本區科技與業務解決方案總監 Kapil Kaul

關於此 Kapil Kaul 認為企業當檢視現況與新現實,現況是企業擁有複雜的混合式資訊環境,新現實是資訊技術不僅要加速、簡化工作,也要支援決策與轉型。另外企業將進入資訊技術的新常態,一方面要資訊技術持續支援原有的企業活動、流程最佳化,另一方面要支援探索發展新營收,營運的同時也要轉型,成為一項挑戰。

因此 Micro Focus 提出三個有助於數位轉型的核心主張,一是端到端的應用程式現代化、二是安全維運 (SecOps) 分析、三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RPA)。並舉出多家知名企業已運用此三點實現數位轉型,例如 Empire Life 已運用 Micro Focus 的應用程式現代化方案獲得每年 150 萬美元的精省,或 CTA Sistemas 已在應用程式重新撰寫上省去了 85% 的成本。

另外 Micro Focus 至 2018 年 3 月已增加了 620 個新客戶,並公開其中 139 個成功案例,以及獲得 144 個同意的企業標章,這些均顯示 Micro Focus 能成功協助企業推動數位轉型,讓企業更專注與加速於創新。

數位轉型企業實務

攸關數位轉型的推動有四個要素,分別是資源、流程、文化、價值,但若更仔細分別會發現只有兩種原力(電影星際大戰裡的術語)在裡頭,一是資源、流程決定了企業能做什麼;另一是文化、價值決定了企業不能做什麼。

第一商業銀行副總經理劉培文

一旦決定投入數位轉型,就要面對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如董事會、資訊資安部門、CXO(泛指執行長、營運長、泛指財務長)、營運業務部門等。另外劉培文也強調數位轉型並非只是為企業引入一項新技術,更大的層面是新(事業)戰場的選擇。

國外有個知名的數位轉型成功案例:SoFI。SoFI 精挑哈佛、史丹佛等校的在學學生提供其助學貸款,違約率低,而後再將債務證券化,成為一種新型態的學貸金融服務。

在數位轉型浪潮下,傳統的商業環境下的競爭速度如愛莉絲夢遊仙境般的紅心皇后效應 (Red Queen Effect):在我們領地內會自然的後退,若想前進就必須比以前快兩倍,亦即不進則退。但在數位轉型浪潮下,競爭速度因為網路與平台效應,以指數的形式增加。

為了因應數位轉型,第一銀行首先實施了資訊現代化的打底工作,此稱為 OASIS,分別是開放 (Open Bank)、人工智慧驅動 (AI-Enabled Bank)、跨業協作 (Synergetic Bank)、虛實整合 (Integrated Bank) 以及安全優先 (Secure Bank)。此外產品數位化與市場創新化則需要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同齊步努力。

最後劉培文也強調數位轉型必須關注 ABCDE,包含數位適應力 (Adaptability)、商業敏感度 (Business Acumen)、具備合作力 (Collaborative)、數位敏捷度 (Dexterity)、以結果驅動 (End-result Driven) 等,如此方能順利實現數位轉型。

企業級 DevOps

「雖然今天大家倡言 DevOps,但卻鮮少人對其真確了解,更重要的是國內仍有 90% 以上的程式開發是採行傳統瀑布 (Water Fall) 式流程。」Micro Focus 資深技術經理李建宏說。

Micro Focus 應用程式交付管理資深技術經理李建宏

雖然 DevOps 是顯學,但實際上沒有最好的應用程式開發模式,只有因時因地合適的 DevOps,企業或機構組織當檢視自己的現況與需求,選擇適合的開發方式。例如偏核心業務面的程式仍建議採行瀑布流程,而偏向前端的程式則可採敏捷 (Agile) 式開發。

瀑布流程仍被認為有較佳的開發品質與穩定性,但開發速度較緩,相對敏捷式則有彈性快速的優勢,一般認為品質較低但卻未有具體研究證實。另部份組織也適合採敏捷式、DevOps 並行的開發,或全然只採 DevOps 模式。

另外各種模式的選擇也當顧及企業內各單位的考量,例如老闆或專案經理希望應用程式又快又好,而法務與稽核單位則要求能法遵合規,資訊人員則有資安考量等,無論企業選擇何種開發模式,Micro Focus 都能提供適合的工具,加速企業實現數位轉型。

大型主機化到雲

應用程式現代化與連接性 (Appli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Connectivity, AMC) 是 Micro Focus 的主張,透過混合式 IT 串接起新舊系統,以及從大型主機一路串接到雲端等,為企業帶來獨有的競爭優勢。

Micro Focus 大中華區 AMC 應用程式現代化與連接性實務總監廖煜靈

特別是大型主機,或許若干人對它有封閉過時的印象,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大型企業依然倚賴它運作,包含 92% 全球前 100 大銀行、92% 全球前 25 大零售業、100% 全球前 10 大保險業、92% 全球前 25 大航空業者等。

由於企業仍持續投資於大型主機,Micro Focus 也積極回應客戶需求,在應用程式、流程、基礎建設等三方面均提供解決方案,應用程式包含的 COBOL 程式語言開發工具 Visual COBOL 4.0,流程面則有 Micro Focus Enterprise Suite 提供整合,基礎建設上則透過 LUW 讓大型主機與雲端相連,實現低風險、低管理成本、高創新的方式的商務關鍵型應用程式。

而義大利水龍頭業者 Zucchetti 即是導入 AMC 的成功典範,運用 Micro Focus Visual COBOL 能讓過往在大型主機上撰寫的應用程式轉移到其他環境執行,包含主從式架構、網站環境等、也包含.NET 環境或 JVM 平台,省去重新開發撰寫的心力。

資安監控分析、身份識別與存取

「一個人被雷打中的機率是 96 萬分之一,與百萬富翁約會的機率是 220 分之一,但是遭遇個資外洩的機率是 4 分之一。」邱裕翔以此說明今日資安問題的嚴重。隨著資訊系統日益複雜、維護成本日高,整體的回應速度也在減慢,防護效能開始低落,此趨勢令人擔憂,而因應之道則是導入 Security 3.0,運用智慧化的端點管理、變更管理、SIEM、資料治理等功能,再次鞏固資安防護。

Micro Focus 企業資訊安全資深技術顧問邱裕翔

在具體落實面,Micro Focus 主張以身分為中心的設計思維、基於風險的自動調控存取控管,以及導入多因素認證機制,以此鞏固身分/帳戶的安全。而在風險與治理上,企業當規劃、建置資安縱深防禦,並運用端點管理方案 ZENworks Patch Management、ZENworks Endpoint Security Management 等對抗勒索軟體。另外隨著駭客攻擊手法日新月異,企業當採用人工智慧引擎加強威脅偵測。

最後是企業最重視的資料,運用 Micro Focus 的 Voltage SecureData Enterprise 方案,無論企業資料是放置在自有資訊機房,或是連上公有雲,或讓 SaaS 存取等,均可讓資料獲得保護,安全無虞。

個資不斷外洩,如何打造一個堅強的防禦機制

在資安領域已有 19 年深厚經驗的李柏厚,認為資安的知識之道有三個階段,一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之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後又回到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的體會。

Micro Focus 企業資訊安全資深技術顧問李柏厚

而關於企業頭痛的個資外洩,李顧問認為可從三個要項來分析,分別是電腦、資料庫與應用程式,三要項又各自再展開多個細項,如電腦有作業系統漏洞、認證問題;應用程式有加密問題、權限管理問題;資料庫亦有類似的問題等。

對此企業當採行的防禦方向是先進行區域隔離,而後進行集中與管制。另外也建議先實施預防,而後再導入稽核措施,範疇防範則由外而內,例如先防範外部網路,再進行內部資料加密。

而對應到 Micro Focus 的方案,在端點安全與管理上有 ZENworks,在資安維運上有 ArcSight,加密則有 Voltage,應用程式安全則有 Fortify,資安大數據分析則有 Vertica,認證與授權則有 NetIQ。而有了工具後更重要的是整體思維,企業必須兼顧稽核、測試、預防、政策等四個面向,才能真正把資安做好。

開啟維運新時代-智能維運 AIOps 強勢來襲

「企業數位轉型的一大挑戰即是資訊系統愈來愈複雜,包含混合雲架構、變更軌跡、工具眾多等,還要面臨資安威脅、人員流動、經驗沒有保留等難題,資訊維運人員形同在水深火熱中。」IT 營運管理架構師尹德行如此形容。

Micro Focus IT 營運管理架構師尹德行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 2016 年業界提出 AIOps 概念,運用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等技術,實現智慧化 IT 維運,以直接與間接方式增強維運技術,進而展現業務價值。而針對 AIOps 概念 Micro Focus 也提出對應平台,底層為 ITOM Collect Once Framework 框架,中層為 ITOM Store Once 的大數據平台,上層為機器學習各式 ITOM 應用,免去企業自行研究和面對維運大數據之收集、儲存和分析的技術門檻。

有了 AIOps 平台後企業資訊維運上的已知問題可透過關聯、減量、分析、根因分析獲得解決;而未知問題也可透過預警、預測、調查、分析進行掌握;另外智能服務台也讓資訊支援服務效率和流程優化獲得提升。

AIOps 分析回饋可結合全面自動化,包含處理、修補、健檢、聯防、佈署、申請、調度等,以及機器人程序自動化 (RPA) 提升處理效率,並可結合 ChatOps 提升溝通效率,如此方能支援企業加速推動數位轉型。

全方位資料保護最佳實踐

「企業在擁有大數據後除了有大商機外也要面臨大挑戰,這包含結構化的資料已逐漸不堪重負,也包含非結構化數據如同一團亂麻。」錢斌顧問說出今日多數企業在資料管理上的難處。

Micro Focus IM&G 資訊管理與治理資深售前顧問錢斌

另外層出不窮的系統當機事件也讓人頭痛,宣稱有 99.99% 的可用性、宣稱有依據 SLA 服務水準協議,但依然意外頻傳,對此則以資料保護的備份工作來因應,雖然電影《功夫》裡說「唯快不破」,但真正企業資訊實務上應當是「有備不破」,唯有確實備份才不怕當機。

對此 Micro Focus 有全方位資料保護的最佳實務,包含數據分層、資料保護以及備份資料分析,實現分層的相關軟體唯 ControlPoint、Structured Data Manager,資料保護則有 Data Protector、Connected Backup、VM Explorer,分析則有 Navigator。

備份看似尋常的工作,但其實對企業有多重意義,包含保護敏感資料、法遵合規(如 GDPR)、提高資訊營運效率、降低營運成本,甚至透過分析自動發現應當保護的敏感資訊等,這些都是企業不可忽視資料保護的理由,資料安穩才能加速數位轉型。

從管理看金融 IT 的創新與發展之路

金融資訊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可以從多個面向來探討,包含資料中心的規劃建置與維運管理、資訊部門服務化的服務管理、下一代的自動化應用程式平台、精益管理等。

Micro Focus 大中華區 IT 管理業務發展經理曾朝京

以某大型金融業者為例,其資料中心 IT 維運管理的發展就歷經了數個階段,2008 年以前是基於經驗的自發性管理階段,主要任務是實現全國的資料大集中。從 2009 年開始,進入了基於管理最佳實踐推進流程建設階段,引入 ITIL 實現資料中心 IT 服務管理,並與 2010 年 ITIL 系統正式運行,2012 年導入 ISO 20000 與 ISO 270001 並通過認證。從 2013 年開始進入基於服務能力成熟度的歸一化管理階段,致力於建立完整的數據中心服務能力成熟度管理體系,實現全面的過程管理。在 2015 年啟動精益六西格瑪專案,進入全面提升品質管理階段,之後敏捷管理成為重點。

其中在基於服務能力成熟度的歸一化管理階段,參考了 COBIT 的 IT 治理成熟度模型、Google I&O IT Score 成熟度分級,以及 CMMI 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提出了數據中心服務能力的量化標準,2018 年已經正式成爲數據中心管理體系的國家標準,編號爲 GB/T33136。

而在進入精益六西格瑪品質管理階段後,資料中心的運作從資源效率向流動效率轉變,從以資源為核心轉變成以價值為核心,將價值的探索及發現,融入到資訊服務的交付過程內。

最後曾經理也提醒,資訊技術管理必須技術與管理並重。服務是管理的核心、規範則是管理的基礎,品質更是管理的生命線。但是,管理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制度、流程和績效考核指標,更需要關注人和團隊文化的建設,在思想觀念上達成團隊共識,提升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釋放想像推動創新。

正確的數據分析體系-數位轉型的基石

談及數位轉型不同的企業與產業有不同的意義,起點不同,過程也可能不同,但重要的是找到方向、方法從而不斷成長獲利,更重要是,企業必須建立正確的資料分析體系,轉型才算有堅穩起步的基石,廖智寧總經理如此說。

Micro Focus 艾維智科技總經理廖智寧

要想分析資料 (Data) 即不可被資料量、資料成長速度、資料儲存成本、儲存位置等給限制,而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技術已不再遙不可及,有助於企業進行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需注意三大要素,一是正確的資料,必須有資料取得的權限,必須知道資料是否取得完整;二是正確的工具,若使用錯誤的工具可能比沒有工具還糟;三是正確的知識,此需要產業專家的支援配合才行,而真正的產業專家嘗試客戶自己。

廖總經理以某郵政儲蓄銀行為例說明,透過 Micro Focus Vertica 進行經營分析,其分析查詢效能獲得 50 倍的提升,卻只要原本 1/10 的建置成本,而在醫療業案例中也有 60 倍的分析速度,提升護理服務效率與品質,在製造業方面 Vertica 協助台灣的 IC 設計公司處理數百 TB 的安全資料,防止潛伏的商業間諜並且將上百 TB 的產線資料分析時間從幾天縮短到幾分鐘。歸結而言,Vertica 除了是各種解決方案組合的核心分析引擎,也是 Micro Focus 各產品線重要的數據處理後台,並且是數位轉型成功基石中不可或缺的一塊。

關於我們

自 1990 年創刊 UXmaster 雜誌,1991 年獲得美國 LAN Magazine 獨家授權中文版,2006 年獲得 CMP Network Computing 授權,2009 年合併 CMP Network Magazine 獨家授權中文版,2014 年轉型為《網路資訊》雜誌網站,為台灣中小企業協助技術領導者落實企業策略,了解網路規劃及應用,為企業網路應用、管理、MIS、IT 人員必備之專業雜誌網站。


與我們聯絡

加入《網路資訊》雜誌社群

© Copyright 2023 本站版權所有,禁止任意轉載 網路資訊雜誌 / 心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886 2 294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