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工程師成功以HTML5執行《雷神之槌》遊戲
蘋果決定將Flash摒除在iPad平台之外,使許多內容製作公司苦於找不到好用的HTML5網頁開發工具,不過和蘋果由友轉敵的Google卻證實HTML5 Web能夠執行極吃資源的遊戲。
Google程式開發工程師Christ Ramsdale在部落格中還強調這不是Google愚人節所開的一連串玩笑。他指出,id Software的《雷神之槌II》引擎已有HTML5 port。這是Google員工利用工作之餘研究的成果,即著名的Google 20%政策。
這段程式碼必須安裝後才能執行,可在瀏覽器環境下,像是Google Chrome或蘋果Safari重新製作《雷神之槌II》。其實使用者已經可以在瀏覽器中播放《雷神之槌Quake Live》,這是利用《雷神之槌III》衍生出的id Tech 3引擎。
但《雷神之槌Quake》需要使用者下載播放外掛程式。除了Flash這種普及度極高的軟體之外,其他要使用者下載的外掛程式都會讓人綁手綁腳。
而Google的《雷神之槌II》就無需外掛。它利用WebGL、Canvas API和HTML 5<audio>、本機儲存API及WebSocket-這些都包含在HTML5規格中—執行於未經修改的Chrome和Safari中。
專案成員之一,Timefire共同創辦人暨CTO Ray Cromwell指出:「我們先用《雷神之槌II》引擎中原有的Jake2 Java port,再用Google Web Toolkit(WebGL, WebSockets和大量重新組譯工作)進行跨平台組譯為Javascript語言。大家可以看到上述影片所示,老實說,我們也很驚訝在我們筆電上可以跑到每秒30格(視各人電腦而異)!」
這顯示瀏覽器現在也可以執行複雜的動畫。
「多年前大家認為這種東西無法在瀏覽器上執行,因此你需要Flash、Silverlight、JavaFx或原生程式碼。雖然你可能無法期待在瀏覽器可以跑像《極地戰嚎》(Far Cry)或《現代戰爭》(Call of Duty)這種重量級遊戲,但沒有理由一些以Flash 或iPad/iPhone的Object-C執行的小遊戲我們做不到。」
Cromwell指出在MacBook上以Google Chrome的播放速度是20-25fps(每秒播放格數),而在Mac Pro桌上型電腦則可達到45fps。另一專案成員用他Linux筆電跑則高達60fps。
他表示,WebGL如果配合硬體加速效果會更好,目前Khronos Group正在推動這項計畫。
Cromwell表示他將在5月的Google IO大會場次中再展示專案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