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的成功關鍵:雲端運算

今年Amazon靠著Kindle電子書鹹魚翻身,國內各大硬體商也磨刀霍霍,希望能夠搶先市場推出足以稱霸一方的電子書方案,連中華電信也推出可在iPhone、Android手機上看書的Hemi書城。微軟,會放過這塊市場嗎?

今年 Amazon 靠著 Kindle 電子書鹹魚翻身,國內各大硬體商也磨刀霍霍,希望能夠搶先市場推出足以稱霸一方的電子書方案,連中華電信也推出可在 iPhone、Android 手機上看書的 Hemi 書城。微軟,會放過這塊市場嗎?

各位看到這篇文字時,微軟執行長 Steve Ballmer 應該已經翩然離台,這也是他上任微軟執行長以來,首次來到臺灣。但對尚未出刊的現在來說,還不知道 Steve Ballmer 準備要在臺灣宣布哪一些合作,只能在微軟寄來的邀請函上看到兩個關鍵字:Screen 與 Cloud。

微軟執行長 Steve Ballmer 為何要千里迢迢來到臺灣?請容許本人在此開始不負責任的推理……

執行長之野望

對微軟而言,臺灣廠商向來不是開發軟體的主要夥伴,自然應該也不是 Ballmer 來臺灣的目的。就全球戰略位置而言,微軟向來非常善用臺灣硬體廠商的前端產品開發能力與經銷能力,以目前大牌代工廠與品牌廠幾乎都大力推動電子書與輕型筆電來看,說是正在秘密研發新品種的前端裝置,也屬合理的猜想。

以 Ballmer 這次來台的口號:「3 Screens and Cloud」來看,相對於成熟的 PC 與電視,較有想像空間自然是手持裝置,也就是說微軟有可能透過 Windows Mobile 作業系統或是 Embedded 作業系統,與臺灣硬體廠商一起設計新款的手持裝置。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很可能是「電子書」。

做還是不做?

當然我沒有忘記 Ballmer 在 10 月 8 日曾經在荷蘭表示不會推出電子書閱讀器與亞馬遜或邦諾書店競爭,但先前本刊網站也曾經報導過微軟可能會推出所謂的 Courier 掌上型 PC,搞得似乎 Ballmer 自打嘴巴。

事實上,Ballmer 並沒有自打嘴巴,他是說「不會推出」電子書,但並不意味著微軟會放棄電子書裝置。相反地,微軟的策略一向很鮮明:推出作業系統,然後讓支援裝置遍地開花。

在微軟的產品歷史上,除了 Xbox 遊戲機之外,從來沒有推出自有品牌的裝置系統產品,頂多就是周邊產品;一方面可以避免與合作夥伴競爭,另一方面也可以快速從零到有打下一片江山。

換言之,面對電子書這股愈來愈方興未艾的熱潮,再加上 Amazon 的財報證明 Kindle 電子書帶來了 68% 的盈餘,無疑鼓勵了電子書市場的相關廠商,愈來愈多廠商投入電子書裝置的設計與生產。

但內容呢?很可惜,到目前為止,仍然還在各行其是,不同的裝置與供應商,都各自維護著不同的內容系統,彼此之間無法互通,更別說拿 Kindle 到邦諾電子書店買書了。

而且,除了 Amazon 與 B&N 之外,在電子書產業中,別忘記微軟還有一個可怕的對手:Google。儘管 Google 尚未直接推出電子書服務,但 Google Books 那準備掃盡天下書籍的計畫,只要完成付款機制,隨時都可以搭配 Android 裝置成為最為龐大的電子書庫。

根據 Steve Ballmer 的脾氣,絕不可能甘心被對手拋在後頭,因此在我的不負責任猜想當中,微軟在電子書產業中的必勝策略,就是雲端運算。

微軟會跌倒第三次嗎?

在 Amazon kindle 的成功模式中,有兩樣不可或缺的元素:多達 10 萬本以上的線上書庫,以及 Kindle 本身具備免費無線傳輸的能力。書本種類夠多,才足夠讓讀者產生信任感:「書店裡找得到的書,Amazon Kindle 上一定有」,才願意心甘情願花錢買下電子書閱讀裝置;後者則是讓讀者不必連接電腦或是時有時無的 Wi-Fi 無線網路,隨時隨地都可以連線下載最新的書本,進一步引發讀者衝動購買的慾望,幫助作者與出版社打開銷售量。

但微軟從來就不是線上書店,也應該不會打算辦一個線上書店。對微軟來說,突破 Kindle 的最佳策略就是前端+後端雙管齊下。

所謂的前端裝置,就是安裝微軟作業系統的手持裝置或電子書,這點沒什麼了不起,市場多如過江之鯽,但微軟很可能以其後端-雲端運算 Azure + Live Mesh,統一電子書天下。

根據微軟 TechDay 2009 中所展示,Live Mesh 除了能夠在同一使用者的多台裝置間同步資料之外,更私下透露將幫助內容供應商透過 Live Mesh 與 Azure 遞送有價內容,因此出版社或是發行商,便可以導入 Live Mesh 與 Azure,建立自己的線上發行通路,或是吸引線上通路商利用微軟的雲端運算基礎建立電子書店。

換言之,微軟的後端策略可以為內容供應商搞定複雜的 IT 基礎建設,而前端策略又能確保可接觸到最大量的潛在讀者,在電子書產業的牌桌上,可說是抓了一手好牌。
不過,以上都僅止於 Ballmer 來台前不負責任的猜想,希望你在觀看此文的同時,已經揭開了謎底。

關於我們

自 1990 年創刊 UXmaster 雜誌,1991 年獲得美國 LAN Magazine 獨家授權中文版,2006 年獲得 CMP Network Computing 授權,2009 年合併 CMP Network Magazine 獨家授權中文版,2014 年轉型為《網路資訊》雜誌網站,為台灣中小企業協助技術領導者落實企業策略,了解網路規劃及應用,為企業網路應用、管理、MIS、IT 人員必備之專業雜誌網站。


與我們聯絡

加入《網路資訊》雜誌社群

© Copyright 2023 本站版權所有,禁止任意轉載 網路資訊雜誌 / 心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886 2 29432416

探索更多來自 網路資訊雜誌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