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速度超快的「量子」勒索軟體 不用4小時就感染全網域

惡意軟體愈來愈難以防禦。安全研究人員發現一隻新勒索軟體,從駭入企業網路到全網域感染只花了不到4小時。

惡意軟體愈來愈難以防禦。安全研究人員發現一隻新勒索軟體,從駭入企業網路到全網域感染只花了不到4小時。

一名以DFIR為代號的安全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一樁攻擊行動,攻擊者利用電子郵件散佈金融木馬IcedID,之後再於受害組織網域部署名為「量子」(Quantum)的勒索軟體勒索用戶,整個過程僅3小時44分,是歷來速度最快的感染行動。

研究人員相信,第一步駭客是以電子郵件挾帶IcedID。IcedID是一隻金融木馬,之前已被不少駭客組織用來植入勒索軟體,像是XingLocker、Conti及REVil/Sodinokibi。一旦IcedID進入用戶電腦並執行後,攻擊者即啟動惡意活動,利用Cobalt Strike和RDP程式在受害者網路上橫向移動,再利用WMI及PsExec植入名為「量子」的勒索軟體。

研究人員判斷,IcedID是隨電子郵件附加的ISO映像檔而來。該ISO檔包含IcedID DLL檔及LNK捷徑檔,這個LNK檔偽裝成名為document的檔案,一經用戶點擊即執行DLL檔。而在執行IcedID DLL檔時,就帶動以Windows公用程式如ipconfig, systeminfo、nltest、 net和chcp執行發現探勘的任務,同時建立排程任務以在受害電腦上長期滲透。

2小時後,攻擊者透過行程掏空(process hollowing)和注入(injection)手法部署滲透測試工具Cobalt Strike,開啟hands on keyboard過程。這過程旨在蒐集網路環境資訊、從LSASS記憶體取得登入憑證。他們利用這些憑證測試能否連上網路中的伺服器。若測試為有效,即在伺服器植入PowerShell Cobalt Strike Beacon,作用在使伺服器連上駭客C&C伺服器。

接下來的時間內,攻擊者使C&C伺服器以RDP連線連上其他網路伺服器。最後將Quantum勒索軟體以 WMI 和PsExec兩種協定複製到所有主機上網路芳鄰資料夾中。從一開始的IceID植入到複製勒索軟體到受害網路上所有伺服器,整個過程不到4小時。

受害者唯有在看到勒索軟體文字訊息後才驚覺自己的資料已被加密。研究人員還不清楚資料怎麼送出去,但懷疑可能是經由IcedID或Cobalt Strike傳送。

來源:The DFIR Report

關於我們

自1990年創刊UXmaster雜誌,1991年獲得美國LAN Magazine獨家授權中文版,2006年獲得CMP Network Computing授權,2009年合併CMP Network Magazine獨家授權中文版,2014年轉型為《網路資訊》雜誌網站,為台灣中小企業協助技術領導者落實企業策略,了解網路規劃及應用,為企業網路應用、管理、MIS、IT人員必備之專業雜誌網站。


與我們聯絡

加入《網路資訊》雜誌社群

© Copyright 2022 本站版權所有,禁止任意轉載 網路資訊雜誌 / 心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886 2 294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