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決定要拋開負擔 正式終止 Itanium 處理器出貨
20 年來無數的問題和災難後,英特爾上周正式宣佈走入歷史。繼 2 年前預告,本周英特爾宣佈這顆命運多舛的 64-bit 處理器不再出貨。
事實上 2017 年英特爾已經推出最後一款 Itanium 是 9000h 系列 Kittson。但是礙於一直有客戶使用,使英特爾必須持續支援殘存的 Itanium 場,對一家科技公司來說是一個沈重的負擔。
甲骨文也有類似問題。甲骨文 2010 買下昇陽電腦 (Sun Microsystems),即使它的 SPARC 處理器已在 2017 年停產,但甲骨文仍承諾要支援 SPARC 硬體到 2034 年。
Itanium 是英特爾和 HP 以 HP Unix 伺服器的 PA-RISC 處理器為基礎發展而來。但這也是原罪之一,它基本上是 HP 產品,也只有 HP 在用。昇陽有 SPARC、IBM 有 Power,SGI 有 MIPS。因此 Itanium 用戶只有 HP 和一些小廠商。
Itanium 專案代號為 Itanic,Intel 在它身上砸了大錢,然而卻一如鐵達尼 (Titanic) 一般是個災難。Itanium 處理器號稱更有效率,因為沒有舊式 x86 處理器的包袱,但是該平台的 compiler 卻很難寫,而且,若沒有開發商社群,就不可能普及。
這還沒完。結果 Itanium 處理器還無法支援舊式的 32-bit x86 支援,畢竟它骨子裏是 PA-RISC 處理器修改版。少了原生軟體和回溯支援,Itanium 更找不到任何可跑的應用程式。
在 21 世紀初期,Itanium 是英特爾 64-bit 的策略。但同時間,前 DEC 工程老將,後來跑到 AMD 的 Dirk Meyer 組了一個團隊開發出 x86-64 架構,名為 AMD64。後來英特爾也循著 AMD 64 的足跡,在 2004 年推出第一塊 64-bit 桌機處理器及 Xeon 伺服器處理器。
去年 HPE 宣佈不再接 Itanium 硬體的新訂單,今年初,Linus Torvalds 宣佈 Linux 核心也終止支援 Itanium,暗示 Itanium 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