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 2020:Mac 再次轉換架構平台,自家 A12Z 處理器將統一全裝置
對於企業或開發者來說,WWDC 2020 可說是近十幾年來,最重要的一次。原因無他,是因為 Apple 終於做出重大決定,將 Mac 的指令集架構,從 Intel 處理器,轉移到 Apple 自主研發的 Arm 處理器上,如同當年從 PowerPC 平台轉移到 Intel 平台上一樣令人感到震撼。

簡單來說,Apple 決定要離開 Intel 處理器,採用自家生產的 A12Z 及其後代的處理器,Tim Cook 稱之為 Apple Silicon。
Apple 也說明了轉移到自家晶片的原因,在於「效能更高、功耗比更低」,而且可以將 Apple 用在 iPhone 上的 Apple Security Enclave 安全區塊功能搬到 Mac 上來用。
當然,Apple 也特地為自家的類神經網路引擎打個廣告,強調轉移到 Apple Silicon 上,可以在 Mac 上導入更多的人工智慧運算效能。
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 Apple 能夠將 iOS 與 iPad 的應用也搬到 Mac 上,以原生應用 (Native app) 的方式執行,增加了開發者的彈性,強化了 Swift Native app 的生態圈。
macOS Big Sur:從 Intel 到 A12Z
做為一個具有「承先啟後」意義的 Mac 作業系統,macOS Big Sur 除了稍微統一使用介面的設計語言,以及新增 Safari 瀏覽器的功能之外,macOS Big Sur 沒有宣布任何重大技術更新,也許雙平台就是最重大的技術更新。

對開發者來說,最大的挑戰,自然是如何將原有跑在 Intel 處理器上的軟體,移植到 Arm-based Apple 處理器上。
Apple 表示在未來兩年的過渡期中,提供兩種轉譯方式:Universal 2 與 Rosetta 2,協助開發者平順地轉換架構。

Universal 2 是一種新型態的通用型機器碼,可讓使用 Xcode 編譯的 app 在 Intel 處理器上執行,也可以在 Apple 晶片上執行,讓 Mac 應用保持原生效能。

而非 Xcode 編譯的軟體,Apple 也提供 Rosetta 2,讓 Intel-based 的軟體可以跑在 Apple 晶片平台上,如同前輩 Rosetta,讓 PowerPC-based 軟體跑在 Intel 處理器上。
不僅如此,Apple 也導入新的虛擬機器環境,可以在新的 Mac 上建立虛擬機器跑 Linux,為開發者提供最為彈性的開發環境。

舊客戶別驚 兩年過渡期仍繼續支援 Intel-based Mac
Tim Cook 表示預計將用兩年時間,全產品線轉移到 Apple 處理器上。在這兩年的過渡期中,Apple 將持續為 Intel-based Mac 提供 macOS 更新與支援,也會繼續開發搭載 Intel 處理器的新電腦。
而那些希望在這兩年過渡期中,好好的將應用移植到新平台的開發者,Apple 也啟動了 Universal App Quick Start 計畫,提供了一整組的「開發者轉換套件 (Developer Transition Kit, DTK)」,包含一顆使用 A12Z 處理器的 Mac Mini,搭配相關的技術文件、macOS Big Sur 測試版本、Xcode 12,一同提供給開發者轉移自家應用到新平台上。

Apple 強調微軟與 Adobe 已經將 Office 系列軟體與 Creative 軟體轉移到新的 Apple 處理器平台上,而 Apple 自家的軟體包括 Pages、Final Cut X Pro 等,也已經妥當移植,強勁的處理效能十分令人驚艷,但在能耗方面沒有秀出具體的數字。
第一款採用 Apple A12Z 處理器的 Mac 預期將在今年底推出,而 macOS Big Sur 開發版即日起開放下載,下個月將開放公測版,正式版將於秋天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