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Google破冰攜手 共建COVID-19接觸追踨系統保護群眾
蘋果和Google (10)日宣佈一個能警告武漢肺炎(COVID-19)病毒感染的追蹤系統,讓用戶可以透過Bluetooth Low Energy (BLE)傳輸和衛生機關核准的應用程式分享資料。
這套系統是利用短距藍牙通訊建立起一個自願參加的接觸者追蹤網路,可蒐集與保存來自相鄰人們的手機資料。這些資料可由公衛主管機關核准的官方App存取,下載這些App的使用者如果感染到武漢肺炎也可通報。如果他們接觸過的人感染到COVID-19,該系統也發出警告。
蘋果和Google將在5月中將發佈iOS和Android API讓衛生主管機關的App可以實作。目前使用者仍然必須自行下載一款App加入這個接觸者追蹤網路,也會減低普及度。但API完成幾個月後,兩家公司就會將追蹤功能內建到iOS和Android中,讓數億iPhone及Android手機用戶開啟使用。
接觸者追蹤旨在追蹤患者和誰有過接觸,以避免他們遭到感染,這也是防範COVID-19擴散最好的辦法之一,但利用數位監控技術卻有大規模監控隱憂,而且效果好不好也不得而知。本周稍早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即對以手機資料追蹤用戶表達憂心,認為這類系統都必須限制使用範圍以免侵害用戶隱私。
不過,不同於其他如使用GPS資料的方式,藍牙方案並不會追蹤使用者實體位置。它基本上是每5分一次蒐集鄰近手機的訊號,再將彼此連線的資料儲存在資料庫中。若是有人病毒檢測陽性,可以藉此通報,讓系統通知幾天之內曾和他有過接觸者的手機主人。
這套系統也採取多項方法防止使用者身份被辨識出來,即使他們有分享資訊。雖然該App透過藍牙傳送訊息,但只廣播匿名金鑰,而非靜態的身份資訊,這些金鑰每15分鐘輪替一次,因此也不會侵犯隱私。有人分享他們感染的訊息時,該App只會分享他們有感染力的那段時間。
更重要的是,這個系統沒有一個主清單列出有哪些手機建立了連結,不論是帶原者或接觸者。這是因為手機本身都執行了隱私加密防護。中央伺服器的資料只保留共享金鑰,但並未紀錄這些金鑰的互動。
不過這套系統還是有缺點。人多區域中,本系統會對區域相鄰,但不見得有重疊空間的使用者全部發出警告,會讓人產生不必要的擔心。它也無法知道人們接觸的時間長短,坐在帶原者旁邊工作一整天曝露到的病毒量一定高於街上和他擦身而過的人。此外,它需要使用者下載App或較新款的手機,這表示在網路頻寬較不足的地方效果就會打折扣。
這個計畫很新,蘋果和Google還在和主管機關等相關機構洽談怎麼實作。因此本系統可能無法取代傳統接觸者追蹤方式,即問感染者他們到了哪些地方,接觸過哪些人,但卻提供了一個數十億人口都已經擁有的高科技補強方式。
來源: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