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5 大雲端技術趨勢 K8S 並非萬靈丹
過去幾年來雲端服務成長快速。IaaS 和 PaaS 的出現改革了許多企業運作的方式。但這種改革伴隨許多挑戰,不可能順暢無礙。Ubuntu 背後公司 Canonical 產品協理 Stephan Fabel 提出他預測的 2020 年雲端運算 5 大趨勢。
本文目錄
一、多雲運作漸成為主流
多雲環境去年已是熱門話題。企業已了解到不偏任何廠商的策略好處,不僅能降低成本,還提供創新的自由。然而還有其他理由促使多雲長期下來成為企業營運的關鍵。
雖然一個廠商中立的環境可賦予自由,但現有雲端協同技術仍無法克服在不同雲之間搬移作業的挑戰。去年雲端大廠 IBM 大肆併購以解決這個問題,但仍然推不出一個成功之道。但未來一年,希望消除持續整合/持續交付(CI/CD)過程瓶頸的企業來說這將是當務之急。企業將投資採用支援快速部署、可擴充性、公、私雲整合和運作任務,協助他們管理多雲環境的雲端運算服務。
另一問題是多雲的透通性(observability)和監控。為了確保整個環境營運順暢以及支援運算作業的需要,必須要有透通性元件。這在多雲基礎架構下就變得很複雜,因為你需要讓不同執行個體獲得同樣透通性和治理。2020 年公、私雲廠商將會設法整合這些專案,例如 Google Anthos 是其中首例。
二、獨角獸公司將出現雲端回歸潮流
近來雲端回歸(cloud repatriation)成了熱門話題。當然,大家不會全面從雲端出逃。其實正好相反,公有雲將持續成長,但是 2020 年將有許多原生雲端公司開始建構混合環境以進一步降低成本。
對想要能玩最新科技的環境的新創公司或預算不足的企業來說,公有雲是最好的起點。利用公有雲,沒有人限制你怎麼做,可以更快獲得創新回報。但隨著成本逐漸墊高,獨角獸也必須思考怎麼控制雲端支出。
將雲端作業搬回本地資料中心是可行選項,但並不表示雲要衰退了。隨著企業開發過程越過愈多新的里程碑,要回歸就愈來愈難。未來公有雲業者服務範圍將來到資料中心以滿足混合雲需求,因此這些獨角獸公司也因此蒙受其利。
三、公有雲業者將受更多安全標準的要求
美國國防部決定將 10 年的 JEDI 合約頒給微軟是一個重要分水嶺,象徵愈來愈多政府單位將應用和資訊搬上公有雲。而這紙大單將激化其他雲端廠商對政府雲的競爭。
其中最大影響之一是提升終端安全及公有雲法遵標準。政府單位向來對安全要求相當高,現在也會要求雲端業者,並且對整個公部門引發帶動作用。包括混合雲怎麼架構標準更高,公有雲和本地部署的資料必須完全切開等等。此外也會鼓勵企業從委外模式轉向,要求提升自建雲滿足需求的技能。
雖然這個合約主要影響美國市場,但對其他市場也會有漣漪效應。超大規模(Hyperscale)資料中心供應商基本上是全球公司,因此也會需要因應各國法律調整其政策及作法,像是脫歐後的英國將會有新的資料保護標準,也會需要和非英國實體資料隔離開來。
四、透過 AI/機器學習提升網路自動化程度
企業界對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和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ML) 的接受度已從高遠的願景成熟到實際部署。企業現在開始更重視 AI/ML ,也將其 IT 服務管理和業務運作改組以因應這股趨勢。Kubeflow 顯示每天都有新創公司和大型企業加入了解怎麼運用 AI/ML,以及如何加快部署。
已經獲得 AI 效益的領域之一是網路。我們現在正和多家 IT 和電信公司合作打造更好的網路,以及幫他們了解網路各種使用狀況,從耗能最佳化到維運作業自動化。2020 年隨著愈來愈多個案探討出爐,我們可以預見 AI/ML 將更廣泛用於網路界。
五、Kubernetes 不再被視為萬靈丹
Kubernetes 是現代化雲端基礎架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是打造和實驗新科技的閘道。我們有點驚訝看到許多企業加碼,並將其 DevOps 團隊推動 Kubernetes 為中心的專案,例如測試無伺服器應用和自動化資料協同。我們認為這股趨勢還會延續到 2020 年。
但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些企業質疑究竟 Kubernetes 是不是適合他們專案的工具。雖然這個技術有相當多好處,但某些情況下也很難管理,需要相當專業技能。隨著 Kubernetes 愈來愈普及運用在生產作業環境,用戶也可能碰到安全和停機方面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預期 Kubernetes 用戶社群逐漸成熟,部份企業也會覺得 Kubernetes 並不是每種應用都適合,或有必要找外部有相關技能的廠商協助。
來源:Techra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