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o Alto Networks主打Cortex公有雲安全平台 AI分析快一步阻擊駭客
過去資安供應商的產品與服務多半專注為保護客戶的設備與網路,然而當惡意攻擊圈涵蓋各個層面,包括應用系統、IoT裝置與API時,傳統的資安設備顯然無法面面俱到。Palo Alto Networks在兩年前便看到惡意攻擊的進化,因此決定要將自家的資安能力,也進化成一種資安服務,向外界提供公開API,為所有接入API的應用提供國際級的資安能力。
這個平台,Palo Alto Networks先前稱之為「應用程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於2017年2月28日收購LightCyber而來,去年(2018)8月重新改名為「Cortex」,成為業界唯一的開放安全平台,並在3月26日舉辦的「多雲智能防禦雲端安全高峰會」上,Palo Alto Networks全球銷售執行副總裁Dave Peranich特地來台宣佈推出3款Cortex的產品與服務,協助企業安全從前端到雲端打造一致性體驗的平台。

本文目錄
從端點、網路到雲端的一致性體驗管理
「惡意攻擊行為漸趨複雜,是今日企業經營風險高漲的主要原因,」Dave Peranich表示:「而過去閘道端、裝置端、網路端各自為政的安全產品,無法有效積極反應防治這些複雜的攻擊行為。因此,Palo Alto Networks所打造的Cortex安全平台,是一套整合端點與雲端的AI分析平台,可以更有效地辨識出攻擊方式與來源,透過先進的資安技術,集中能力來回應這些威脅攻擊。」
Palo Alto Networks台灣區總經理尤惠生則表示:「傳統針對資料中心所設計的資安產品,並不適用於現今的雲端環境,例如過去我們在網路閘道端安裝次世代防火牆(NG-Firewall),但現在我們在雲端主機中安裝的卻是虛擬防火牆(Virtual Firewall)。因此我們看到許多客戶的資安架構隨著企業網路成長轉型,不可避免地走向疊床架屋的架構。Palo Alto Networks的目標,希望不論是端點、雲端到網路,都能提供一致性的管理工具。」

Dave Peranich表示,透過Cortex平台,從每位客戶的端點與裝置收集安全資料,丟到Cortex分析平台中,透過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進行分析,得到有效的洞察(insight),可以再透過Cortex平台,分享給所有的客戶與相連結的應用系統,以達到共同防禦的目的。
「採用Cortex分析平台,就等於在公司內部聘請一位資安專家,透過自動化的方式,幫助企業IT人員能夠扭轉長期被駭客壓著打的局面,反而能超前駭客一步,當威脅攻擊來臨之前就能先做好準備。」Dave Peranich說道。
Cortex三大服務啟動安全公有雲
Cortex是一個全球性且可擴充的公有雲平台,讓資訊安全營運團隊能加速分析龐大的數據。透過Cortex資料湖(Cortex Data Lake),使用者得以安全且私密地,儲存並分析大量資料,在進階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標準化的同時,迅速尋找威脅和協調回應。
而奠基於Cortex API所開發出的第一套產品-Cortex XDR,是一套安裝在端點的應用程式,整合端點、網路與雲端的紀錄資料,用以偵測、調查以及應變的平台,以行為分析來找到威脅、以自動化來加速調查並阻止攻擊發生。
第三個則是Traps 6.0進階端點防護及應變功能,透過行為威脅保護引擎,將收集到的一系列安全事件放在一起,辨識出真整的惡意行為,及時預防威脅發生。同時,Traps以是Cortex XDR資料湖的終端資料蒐集感測器,蒐集端點中最廣泛的產業安全資料,並藉由和Cortex XDR的連結,客戶可以透過Traps端點防護來增加安全防禦能力,包括像是對整個企業數位結構進行偵測以及應變。
台灣市場策略轉型公有雲
尤惠生明白表示,去年Palo Alto Networks在全球市場營收成長50%以上,台灣市場的成長甚至超過全球市場的表現,因此今年台灣市場成長空間,將專注於能夠上公有雲的產業,如電子商務、線上遊戲等等,「甚至我們與Google雲端平台-GCP也有相關專案,這代表Palo Alto Networks的雲端資安服務已經可以跨不同的公有雲平台。日前收購的RedLock就是為了強化在公有雲的安全能力,甚至還可以做到稽核法規遵循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