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I 蒲樹盛:資安風險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科學風險
(本文為 2018 網路資訊「無邊界網路安全研討會」台北場之會後報導)
「數位轉型不是單純調修一下現行組織或流程,而是如蝴蝶般蛻變,樣態截然不同。」BSI 英國標準協會總經理蒲樹盛以自身公司為例,人資部門不再是傳統招募模式,而是長時間在各人才庫及社群網站上與人互動、結交朋友,一有需求時即可快速找到人才。
數位轉型的精神之一即是善用資通訊技術,與傳統招募活動相比,轉型後的招募效率與精準性大幅提升,如果企業不進行數位轉型,則自己現有的人才有可能被其他企業以新招募方式挖走,由此可見嚴重性。人資招募活動僅是一例,財務、研發、業務等均是,數位轉型是全面性的,企業內各部門、各活動均要面對,相同課題也落在資安防護上,今日的資安防護如同軍備競賽,未跟進者安全堪慮。
蒲樹盛總經理以世界經濟論壇 (WEF) 的風險報告來標定今日資訊風險的位置與動向,雖然在全球風險中,威脅最大的仍是極端氣候、天災等風險,但屬於科學風險的資訊、資安風險卻是成長最快的,不容小覷。
而往未來看資安風險將更加嚴峻,物聯網的普及有可能導致物與物的相互資安感染,而量子運算技術的發展也可能使密碼破解運算力大增,使現行普及運用的加密防護技術失效,此為「量子霸權」的疑慮。
此外企業也要面對各國區日益嚴苛的資安法規,法遵合規也成為一項課題,以紐約州新通過的法案而言,會要求金融業自行擬定與呈交內部稽核計畫,不夠完善將加強查核行動,嚴重者甚至由政府指派資安專責者到該企業督導,專責者的薪水也要由該企業支付,年薪達 20 萬美元。
面對數位轉型的機會與資安風險,蒲樹盛總經理主張企業當從四個面向著手,分別是策略面、管理面、技術面、法遵面。策略面企業當建立自己的資安維護計畫,推動資安攻防演練、通報應變程序;管理面則當有與企業管理相同的 PDCA 概念,不斷計畫、行動、檢討、修正,同時訂立資安政策,將企業內的資訊資產分級分類,再給予不同的防護。
在技術面上,入侵偵測、端點防護等必須建立,特別是近期的駭客也開始運用人工智慧技術來發動攻擊,所以防護上也須導入人工智慧機制;法遵方面也在今年 6 月通過資安管理法,公務機關須指派資安長,非公務機關雖然尚不用,然一旦發生資安事故,有無專責資安長也可能成為究責的一項,或者企業有與公務機關有業務往來,未來也可能被要求設立資安長或對等層級的窗口。
了解四個面向後,企業當自我檢視四個面向中何處較薄弱?何處較迫切尋求改善?同時衡量企業自身的資源與能力,自現行較薄弱處、較迫切處優先補強,以因應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