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岱凱亞太區執行長John Lombard:數位轉型要成功 設計思維不可少

「數位轉型」儼然勢不可擋,但多數企業面對此一重大轉變仍抱持擔憂、觀望態度,即便有心投入,也缺乏清晰思緒或切入頭緒,因而必須借助顧問諮詢、系統整合業者(System Integrator, SI)的協助,而身為全球知名資訊系統整合商的岱凱系統(Dimension Data),其亞太區執行長John Lombard對「數位轉型」提出了完整主張。

從Google、Amazon到Facebook、Uber,愈來愈多的企業以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為基礎發展其商品、服務,或改造、顛覆既有的商業模式,而成為市場上的新成功成長典範,IT逐漸從商業支援角色轉變成主導地位,此一轉變被稱之為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DX)。

「數位轉型」儼然勢不可擋,但多數企業面對此一重大轉變仍抱持擔憂、觀望態度,即便有心投入,也缺乏清晰思緒或切入頭緒,因而必須借助顧問諮詢、系統整合業者(System Integrator, SI)的協助,而身為全球知名資訊系統整合商的岱凱系統(Dimension Data),其亞太區執行長John Lombard對「數位轉型」提出了完整主張。

數位轉型的四大構面

「數位轉型」涉及多個面向,一是數位基礎建設(Digital infrastructure),如運算、儲存、網路等,企業必須對此注入軟體定義概念與設計,翻新(refresh, modernize)基礎建設,例如導入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讓企業能靈活快速調整、提升系統服務。

二是兼顧新舊資訊架構下的平順資訊環境搬遷,此即混合式資訊技術(Hybrid IT)與混合雲(Hybrid cloud)的資訊佈建,企業可仔細檢視哪些關鍵、機密的系統與資訊保留在自有資料中心,哪些偏重彈性與公開的資訊功能轉向公眾雲端。

三是數位工作區/職場(Digital workplace),系統必須支援企業的員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使用資訊,甚至在不同裝置上使用,甚至擴展延伸到企業的合作夥伴、客戶等,提供整合一致化、快速更新的數位工作環境。

四是資訊安全(Cyber security),確保前述系統與服務的良善運作,透過這些搭配組合企業才能順利實現「數位轉型」。

上述四大面向,企業不易以自力完整實現,通常需要借助顧問諮詢、系統整合服務,而岱凱身為全球級系統整合商,建議企業當從幾個層面來評估考慮服務者,包含技術技能(skill)、服務能力(capacity)、顧問經驗的實戰實務(consulting practice)等。

更進一步說,服務者是否合乎ITI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認證?過往是否有大型專案的經驗?概括而言,無論對企業或系統整合商,「數位轉型」既是大挑戰也是大機會。

資安威脅難阻「數位轉型」前進

雖然多數人認同「數位轉型」為大勢所趨,但近期(2017年10月)國內一家商業銀行遭駭,估計影響金額高達18億元,這是否會使企業遲疑或停止投入「數位轉型」?John Lombard認為不單是台灣有這樣的擔心,任何國家都可能有此顧慮。不過岱凱能與企業一同管理與防範這些威脅,從最基礎的防火牆到先進的資安監控中心代管服務(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 SOC)等,對岱凱而言,安全威脅反而成為一個新機會,讓我們能協助企業攜手做好「數位轉型」。

由於「數位轉型」涉及層級很廣,企業多不知從何著手,針對此點,John Lombard提出岱凱系統在亞太其他國家的成功典範,可供參考借鏡甚或複製轉移。他舉例,岱凱與一家紐西蘭航空公司合作,為空服人員導入智慧眼鏡如Google Glass,透過眼鏡的智慧辨識、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功能,可得知登機旅客的偏好,例如某旅客喜歡卡布奇諾咖啡、某旅客偏好素食等,以此為依據,提供更舒適滿意的服務。

除了亞太其他國家的成功典範外,John Lombard再次強調數位基礎建設的重要性,各種「數位轉型」的發展均起步於數位基礎建設,若不能導入軟體定義,也就難以因應新商業規則、新商業環境、新型態商業競爭。

再者,企業必須與系統整合商之間有緊密的關係,如此才能深切了解業務(business)與資訊技術當如何搭配整合,實現與發揮hybrid IT、hybrid cloud。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都要做到全程安全防護(secure everything),包含雲端(cloud)、資料中心(Data Center)、安全閘道端(on-premise),用戶端點(Endpoint)等環節都需要資安防護,乃至支援業務最前端的行動裝置(mobile device)也需要防護。簡言之,掌握「數位轉型」的四面向也等於掌握成功實現「數位轉型」的關鍵要素(key element)。

岱凱亞太區執行長John Lombard

只要按部就班「數位轉型」並不艱鉅

由於「數位轉型」涉及各層面,包含企業既有資訊投資的翻新、商業模式的重新檢視與改造等,乍聽之下是個艱鉅工程,但John Lombard澄清,只要企業與系統整合商共同規劃與議定程序步驟,實現「數位轉型」實現未如想像中困難。

若想一次到位改造所有現行基礎建設、應用程式,自然是一項鉅大挑戰,但分階段實施就可大幅降低難度。而「數位轉型」有多種實現方法,岱凱提供多個成功案例可資參考,使企業放心投入「數位轉型」。

不過,並非全然無難度,John Lombard補充,企業必須清楚掌握自己導入「數位轉型」的商業目標,是為了強化提升與解決現有的業務限制?或已洞察並期望掌握一個新的商業機會?這反而是重點所在。

另外,「數位轉型」會涉及運用多項嶄新的科技,前述的智慧眼鏡即是一例,其他也包含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等,甚至是運用記憶體來執行企業級關聯式資料庫如SAP HANA,以實現更快速即時的商務營運及商業決策分析,這些均高度考驗系統整合商對技術的熟悉性、掌握度與實務經驗。

「數位轉型」是企業全體運動,且需搭配設計思維

至此很明顯的,要實現「數位轉型」,無論是企業自身或系統整合商都有功課要做,但John Lombard也給予有心導入「數位轉型」的企業更多的建議。

首先企業必須摒除「『數位轉型』僅為少數高層的工作」的想法,認為只要執行長(CEO)與資訊長(CIO)檢視現行營運與資訊環境,兩人進行討論即可提出改造方案,事實上包含行銷、製造、財務等各層面的相關主管也必須一同參與討論,甚至是企業全體的參與。

其次,企業必須導入設計思考、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前述的執行長、營運長、行銷長等必須一起坐下來,進行一連串的小組專題討論,標定出企業現行需要改善的問題(addressing business issue),提出新的解決方案,重新審視商業流程,並描繪出新系統、新應用的輪廓面貌。

另外,企業也必須考慮營運的敏捷靈活性,導入敏捷運算(agile computing),使企業能因應快速多變的市場。

「數位轉型」功課外的持續學習

企業能為實現「數位轉型」而全體動員實是好事,但其實不能只在導入「數位轉型」時才做功課,企業組織也需要不斷學習才能常保競爭力。John Lombard表示,商務世界的變化已經愈來愈快,企業內的各成員都必須對此有所體認,保持對新資訊的敏感度。以比特幣(bitcoin)、區塊鏈(blockchain)為例,「這些都是很新的東西,企業高層一時片刻也許不甚明白,也不了解該如何因應。這時透過內部相互資訊分享,比如提供一個YouTube連結,導引大家觀看一段比特幣、區塊鏈的概念視訊,就有助於彼此學習新知、促進對話與溝通。」

為此,有的企業導入內部社群網路服務(Social Network Services, SNS),類似企業內的臉書系統(如Yammer),讓員工可以分享新知,相互教育、學習與討論,幫助企業協同作業,使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

務實看待「數位轉型」大企業先行

為實現商業變革、因應更快速變化的商業競爭環境,企業必須導入「數位轉型」,事實上所有類型與規模的企業,多必須面臨「數位轉型」課題,但現階段務實而言,仍以大型企業較具先行性,中小企業仍待發展。

岱凱認為,對資訊系統、資訊建置較複雜的大型企業而言,分階段實施「數位轉型」,使其業務能不中斷地平順無痛移轉提升,必須導入較高技術性的混合架構,即前述的Hybrid IT/Cloud;但對中小企業而言,其資訊編制相對精簡,在資源限制下,必須思考跳躍性的發展策略,例如一次轉入純雲端化的環境。

因此,以接觸經驗而言,現階段的中小企業粗估約僅10%比例有意導入「數位轉型」,需要時間的醞釀方能使比例提升,或許2年後意願度可增至20%、30%,在此之前須保守看待。

除企業外,John Lombard指出政府單位在「數位轉型」歷程中也扮演了關鍵角色。而就他的觀察,台灣政府對「數位轉型」抱持積極態度。

John Lombard身為岱凱系統亞太執行長,他也看到了亞太各國家有不同的「數位轉型」發展政策與模式,有些國家較強調通訊寬頻建設的發展,有些則已邁入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ic)等,他認為台灣在高科技製造上(如半導體代工)具有獨特地位,政府應以此為基礎進行擴展延伸,發展出更具國家競爭力的「數位轉型」導入模式。

政府導入「數位轉型」如何讓民眾有感?

如同前述,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數位轉型」導入模式,例如對岸的杭州,杭州市政府運用交通感測與大數據分析,明顯改善了杭州市內的交通流暢度,減少塞車之苦,這是明顯「有感」的「數位轉型」導入。與此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John Lombard再以澳洲為舉,澳洲從金融服務切入,包含銀行、保險等,使澳洲企業與國民感受到金融服務與支付的便利性,這同樣也是有感的「數位轉型」成功典範。

最後,John Lombard再次強調前述已提及的政府與資安面向,政府必須在法規政策上扮演積極角色,同時在導入「數位轉型」過程中也必須兼顧、重視個人隱私,個人隱私可視為更廣義的資安防護,而不單純只在企業資料、商業機密層次的防護。唯有如此,才能更完美實現「數位轉型」。

關於我們

自1990年創刊UXmaster雜誌,1991年獲得美國LAN Magazine獨家授權中文版,2006年獲得CMP Network Computing授權,2009年合併CMP Network Magazine獨家授權中文版,2014年轉型為《網路資訊》雜誌網站,為台灣中小企業協助技術領導者落實企業策略,了解網路規劃及應用,為企業網路應用、管理、MIS、IT人員必備之專業雜誌網站。


與我們聯絡

加入《網路資訊》雜誌社群

© Copyright 2022 本站版權所有,禁止任意轉載 網路資訊雜誌 / 心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886 2 294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