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宜2010-04-211min0

沒了隱私權 Google Buzz遭官員抨擊

10國資料保護官員周二聯合發表公開信為致Google CEO Eric Schmidt,批評該公司推出Google Buzz破壞隱私,要求Google未來的服務需建立進一步的隱私防護。

10國資料保護官員周二聯合發表公開信致Google CEO Eric Schmidt,批評該公司推出Google Buzz破壞隱私,要求Google未來的服務需建立進一步的隱私防護。

該公開信由加拿大隱私委員會主席Jennifer Stoddart寄出,並由法、德、義大利、愛爾蘭、荷蘭、西班牙、英國及以色列等國相關官員聯署。

「我們擔心Google在不斷推出新的科技應用之際,已經忘了全球公民的隱私權利。貴公司最近推出的Google Buzz網路應用,令我們看到毫不顧及隱私法律和規範。」

信中也指出,Google服務長期以來都有隱私問題,包括在全球飽經障礙的Google Maps街景服務。

而2月推出的Google Buzz旨在藉由將Gmail聯絡人指定為「追蹤者」以加速使用者社交網路的建立,訂閱使用者可以經常更新追蹤名單的線上活動狀態。但Google想藉以追趕Facebook的該計畫卻因暴露使用者並不想曝光的人際關係而遭到抨擊。

Google曾為此道歉並做了些調整。本月該公司計畫重新要求使用者證明Buzz的設定,以免使用者不慎啟用了該服務。

該封信也讉責Google推出beta軟體的作法。「以beta型態推出產品並無法迴避新服務在推出之前遵循公平資訊原則的責任…隱私不得因匆促推出新科技給全球網路使用者而折損。」

Google則重申該公司高度尊重使用者的隱私。

「我們努力確保所蒐集到的資料,資料使用方式都儘可能透明化,我們也對產品建立相當的控管。」Google公司發言人指出:「Google Dashboard、Ads Preferences Manager以及資料解放(Data Libration)計畫就是很好的例子。當然我們並未盡善盡美,因此我們對Buzz接到使用者的反應後立即回應。」

「這些問題我們已公開討論很多次,無需在今天的信中贅述,但我們仍致力於推出新的資訊透明化工具,這些工具令我們感到很高興。」

對於將推出的新的「資訊透明化工具」為何,Google發言人並未回應說明。

關於我們

自1990年創刊UXmaster雜誌,1991年獲得美國LAN Magazine獨家授權中文版,2006年獲得CMP Network Computing授權,2009年合併CMP Network Magazine獨家授權中文版,2014年轉型為《網路資訊》雜誌網站,為台灣中小企業協助技術領導者落實企業策略,了解網路規劃及應用,為企業網路應用、管理、MIS、IT人員必備之專業雜誌網站。


與我們聯絡

加入《網路資訊》雜誌社群

© Copyright 2022 本站版權所有,禁止任意轉載 網路資訊雜誌 / 心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886 2 294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