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創新的發展趨勢

「創造協同知識分享的環境」,強調知識分享不應侷限於公司內部員工,還包括公司外部顧客及合作夥伴,此一現象亦指出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在知識經濟下的重要程度。

自 1998 年起,英國知識管理研究機構 Teleos 每年均會評選全球「最卓越知識企業」(Most Admired Knowledge Enterprise,簡稱 MAKE),在八個評選指標中其一為「有效地創造出知識分享的環境」。但自 2002 年起,該指標已改為「創造協同知識分享的環境」,強調知識分享不應侷限於公司內部員工,還包括公司外部顧客及合作夥伴,此一現象亦指出協同合作 (Collaboration) 在知識經濟下的重要程度。

根據維基百科全書 (www.wikipedia.org) 的定義,所謂「協同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進行知識工作的過程中,彼此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進行知識加值、相互學習。協同合作是一種典型的創新,彼此不一定需要領導,藉由權力下放與平等主義,甚至可以帶來更好的結果。」

當「協同」與「創新」在知識經濟的軌道上相遇之後,逐步發展出一股新力量─「協同創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亦即跨國界、跨領域、跨產業、跨部門合作與知識創新。

彼得‧杜拉克 (Drucker) 在《下一個社會》一書中指出:「在知識型的社會,獨門科技已經少之又少,一種產業需要的知識逐漸來自其他完全不同的科技,而這個產業的人對這種科技經常完全不瞭解。」

約翰森 (Johansson) 在其著作《梅迪奇效應》一書中也指出:「當我們跨入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不同文化的交會點時,將會因結合現有的觀念而創造出大量的、突破性的新想法,產生交會點創新 (Intersectional innovation),這種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 而造成交會點創新的三個驅動力為:(1) 與其他領域的人交流;(2) 應用電腦資訊科技;(3) 跨科學領域的整合。」

近幾年,利用延伸企業概念,或是善用全球群眾智慧,而進行協同創新的成功案例已經不勝枚舉。日本豐田 (TOYOTA) 汽車將管理知識和共享知識成為日常工作與生活的一部分,不僅跟內部員工分享,還進一步和外部的顧客及合作夥伴分享,共同解決問題與提昇生產績效。

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 Google,將其工程師的創意原型產品,放在 Google 實驗室接受測試、檢驗。Google 實驗室的成員,不是學歷多高或是科技能力多強的 Google 工程師,而是全球的網友。

IBM 在 2006 年下旬,啟動二次全球五萬名同仁,各利用 72 小時在網路上交換點子、激發創意的 InnovationJam 計畫,目前已過濾出二十幾套創新服務或產品,準備用一億美元來實現。

僅有兩名全職員工的維基百科,啟動全球網友一起寫百科全書的計畫,目前資料量是擁有四千名專家的《大英百科全書》的七倍,瀏覽量是大英百科全書的一百倍,經過知名期刊《自然雜誌》的比較,內容的正確性,《大英百科全書》僅略勝維基百科。

隨著第二代網路 (Web 2.0) 崛起,個人的力量逐漸強大,群眾的智慧逐漸發揮,創新的能力與思考的技術,將取代資訊科技或人力資本,成為知識應用的新焦點。知識不再強調分享與加值而已,而是更積極的跨領域吸收新知,利用推理與思考的技術,發現更多創新思維、找出更多未來商機,因此,對於知識型企業與知識工作者而言,領悟知識、觸類旁通的能力將更具競爭力。

作者簡介:
陳永隆,台灣科技大學產學合作副教授級專家,國家文官培訓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外聘講座,叡揚創新發展中心籌設計畫主持人,曾擔任過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央 健康保險局、科學園區管理局、台灣電力公司、裕隆日產汽車、功學社集團、信誼基金會、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機構的專業顧問,著有《知識管理─價值創新與開 放分享》、《解開 KM 成功密碼》、《知識價值鏈》等書。

關於我們

自 1990 年創刊 UXmaster 雜誌,1991 年獲得美國 LAN Magazine 獨家授權中文版,2006 年獲得 CMP Network Computing 授權,2009 年合併 CMP Network Magazine 獨家授權中文版,2014 年轉型為《網路資訊》雜誌網站,為台灣中小企業協助技術領導者落實企業策略,了解網路規劃及應用,為企業網路應用、管理、MIS、IT 人員必備之專業雜誌網站。


與我們聯絡

加入《網路資訊》雜誌社群

© Copyright 2023 本站版權所有,禁止任意轉載 網路資訊雜誌 / 心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886 2 29432416

探索更多來自 網路資訊雜誌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